提到HPV感染
通常大家都会直接联想到宫颈癌
但是,你知道嘛?
其实,80%的女性
一生中至少会感染一次高危型HPV
持续感染便会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而且,即使男性没有子宫
他们也同样需要接种HPV疫苗
所以,今天就让专家为您仔细述说
HPV和宫颈癌之间的点点滴滴!
哪个年龄段的女性最容易“遇上”宫颈癌?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80%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感染一次高危型HPV,绝大多数女性感染HPV可以被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清除掉,然而少部分女性有进展为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甚至发生宫颈癌的潜在风险。
我国成年女性感染HPV的年龄分布存在“双峰”:第一个高峰为17-24岁,第二个高峰为40-44岁。HPV感染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因此活跃的性生活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目前我国推荐女性接种HPV疫苗的年龄为:9-25岁接受2价疫苗免疫、20-45岁接受4价疫苗免疫、16-26岁接受9价疫苗免疫。由于HPV的预防效果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因此建议尽早接种。
目前二价、四价、九价HPV疫苗已经全部在我国上市,越高价的疫苗能覆盖的病毒型别越多。2价疫苗可以预防70%宫颈癌;4价疫苗可以预防70%宫颈癌和90%生殖器疣;9价疫苗可以预防90%宫颈癌、85%阴道癌、80%宫颈癌变、90%生殖器疣和95%肛门癌。由于年龄限制和经济限制,可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你需要警惕这些“癌信号”!
研究提示,对于HPV16型和18型(与70%的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有关),引入疫苗后:HPV感染的发生在13岁-19岁女孩中减少83%,在20岁-24岁女性中减少66%。此外,对于肛门生殖器疣和尖锐湿疣,疫苗的应用也使患病率显著下降。
然而,没有任何一种疫苗可以预防所有的HPV感染,而且有少部分宫颈癌并不是由HPV病毒引起的。所以HPV疫苗并不能够取代宫颈癌筛查。
女性在性生活开始后,一般3年左右接受定期筛查。通常,21-29岁女性每3年做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同时联合HPV筛查;30-65岁女性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测,联合HPV筛查检查结果可以作为延长筛查间隔的依据,HPV筛查建议每5年筛查一次,但不能单独用HPV筛查来代替细胞学检测;大于65岁且具有完整的筛查历史的妇女,除具有宫颈癌高危因素者需继续筛查,其他可以停止筛查。同时需要强调的是,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也不应降低宫颈筛查的频率,应该与未接种女性采取相同的宫颈筛查策略。
与此同时,性伴侣过多或高危性伴侣、过早性生活、多产、早产、感染性传播疾病(如淋病、衣原体等)、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会增加HPV感染风险;此外,口服避孕药、吸烟及遗传等因素也会增加宫颈癌发生风险,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宫颈癌的预防也十分重要。
关注这些早期宫颈癌“信号”:
1、阴道接触性出血或同房后出血;
2、白带增多且伴有腥臭味;
3、阴道不规则出血;
4、月经改变等。
预防HPV病毒感染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注射HPV疫苗。HPV感染不分男女,男性接种HPV疫苗除了保护自己不受HPV感染而引发相关疾病,还可以降低女性感染HPV的风险。男性接种HPV疫苗以后可以降低自身携带病毒的几率,也有助于保护女性。所以无论男女,都有接种HPV疫苗的必要。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7年建议:9-14岁的女性作为主要目标人群,15岁以上的女性或男性作为次要目标人群。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11-12岁儿童(男孩和女孩)均应该接受HPV疫苗。女性27岁以前都应该接受HPV疫苗,男性22岁以前应该接受HPV疫苗。由于国内HPV疫苗引进晚于欧美国家,优先推荐给女性防控宫颈癌等,但是在欧美指南里,男性也是可以接种的。
会不会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
因此,一般发生宫颈癌并不会增加原发性卵巢癌的发病风险。但是,晚期宫颈癌有发生卵巢转移的风险,总体发生率大约在0.12%-2.22%,且宫颈腺癌的转移率明显高于宫颈鳞癌。据统计,宫颈癌I-IV期患者发生卵巢转移的比例随期别增加逐渐升高。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加、盆腔淋巴结转移以及宫旁组织受累程度加重,卵巢转移发生率增加。
有没有明确的“坏基因”使坏?
有没有提早基因检测及干预的方法?
HPV病毒是一种环状双链DNA病毒,包含和病毒致癌相关的E1、E2、E4、E5、E6、E7共6个早期基因和编码病毒外壳的晚期蛋白基因L1和L2。HPV病毒的E6/E7蛋白和病毒致癌性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上有检测HPV16/18 E6/E7mRNA的试剂来筛查高危患者,提高检测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筛查。
30岁以上的女性发现上述基因组的阳性,需要直接接受阴道镜的检查排除早期宫颈癌,而如果是其他高危亚型的感染患者,如果细胞学检查是阴性,可以随访观察6-12月后复查。
HPV病毒感染在人群中相当普遍,80%的女性一生中有机会发生HPV感染,但是只有少部分患者发生癌症,检查出HPV病毒, 并不等于一定得癌症。
研究者一直在探索内源性的基因、表观基因和免疫因素改变能否预测哪些患者会进一步发生癌症,但结果都未有定论。由于现有的HPV疫苗是一种预防性疫苗,能够阻止病毒的感染, 但HPV病毒感染后,如何清除病毒,至今仍是难题,研究者在研究HPV的治疗性疫苗,一些药物如中药、干扰素、其他免疫制剂等也在不断被尝试使用,但确切疗效还不明确。
因此现阶段HPV感染后定期的筛查非常重要,同时患者要注意性生活的健康, 保持良好心境,注意规律生活、提高机体免力,通过机体自身的免疫屏障阻止病毒的致癌作用。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