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是味道,也是“胃”道。
味道故事天天在身边,而“胃”道的故事,今天由他来讲述。
81岁高龄的陈爷爷,走过了一段由苦到甜的晚期胃癌抗争路。今天,我们希望通过这位抗癌英雄励志故事的讲述,让更多的胃癌患者和家庭能够受到一些鼓舞,直面疾病,科学抗癌,给生命以时光。
再次站在炉灶前,看着面前林林总总的调味品,81岁的陈爷爷(化名)心里,涌出一股道不出的感动。
对陈爷爷来说,滋味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长于上海的他,即便已定居北京多年,也终归热爱着浓油赤酱的浓郁滋味。哪怕当初工作再忙碌,他也总要坚持每晚为妻女烧上一桌好菜。化糖、上色、慢炖、收汁,一盘甜丝丝的本帮红烧肉上桌,便是这个家庭一天里最富滋味的时刻。
若不是那场变故,陈爷爷也许就这样,和家人在甜滋滋生活中走完人生。
难以下咽的酸苦 命运的酸楚、苦痛,一瞬之间,汹涌而来。
“胃时好时坏,那段时间突然消瘦了不少。”做完胃镜后医生的匆匆反应,让陈爷爷意识到可能出了大问题。
胃癌。
再简单不过的两个字,凝结成陈家空气中的酸味分子,一碰,便能让陈爷爷的妻子和女儿泪流满面。“我女儿每天辗转难眠,老伴也觉得天塌了。”
一系列检查和评估后,医生建议进行全胃切除手术,这可能意味着日后饮食起居的绝对改变,流食为主,少食多餐。
“我还是想争取保留一部分胃,不然生活也过得没有滋味。”奔着保留部分胃的目标,陈爷爷和家人一起,开启了艰难的征程。
“连我的小外孙女都说,只要能给外公用最好的药,她也能去打工赚钱。”一家人的全力以赴,成了这段艰难岁月中唯一的甜。
辣到极致终见甜 站在楼梯间喘粗气的那一刻,陈爷爷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沮丧。
传统治疗之下,陈爷爷经历了强烈的副作用,饱受身体上的苦痛。对于曾经爬山如履平地的他来说,连贯爬楼也成了奢望。
生活的苦,并没因为老人的努力而冲淡,甚至平添了几分毒辣。让他倍感“心凉和黑暗”的是,复查结果显示,病灶并未缩小。这也意味着,快些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遏制癌细胞生长,是保全陈爷爷生命的唯一出路。
好在,黑暗的帷幕背后,真的有闪闪光亮。
经过对疾病状况和免疫功能的综合评估,医生与陈爷爷及其家人进行了充分沟通。最终,陈爷爷一家决定,选择免疫治疗进行治疗。
“结果出乎意料的好,两次之后,病灶缩小了20%,十几毫米。”这让他和家人暂时松了一口气,也为他迎来了手术机会。后来陈爷爷接受了手术,成功保住了四分之一的胃。
如今,陈爷爷又站在了灶台前,烧着他浓油赤酱的菜。当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吃饭、聊天,他总会暗自庆幸,生活的甜,终于被一点点寻回。
“伟大!”提及这个转机,这位儒雅的老人颇为感慨。
心有希望,眼里就能看到远方。生活的本味是甜的,陈爷爷始终坚信如此。
而随着胃癌治疗的进步,我们坚信,如今将见证越来越多像陈爷爷这样的圆满结局。毕竟这些年来,在研究者不懈努力之下,胃癌创新治疗已经取得了众多来之不易的成果——
2020年3月,免疫疗法在中国获批用于晚期胃癌三线治疗。
2021年8月,免疫联合化疗在中国又获批用于晚期胃癌一线治疗。
……
随着免疫治疗的不断发展,在未来,会有更多的晚期胃癌患者像陈爷爷一样迎来新的获益希望。
# 专家寄语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彭智副教授感叹:“陈爷爷当时患病的时候应该已经接近80岁的高龄,从他的整个治疗过程来看,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后来我们给他使用了单药的PD-1单抗,效果非常好。随着我们对于药物不断深入的理解和临床实验的进步,也发现越来越多的病人能够从免疫治疗里得到获益。我们医生的目标其实跟患者和家属是一样的,就是要让病人能够从治疗里面获益。”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教授谈起陈爷爷这位患者,也是感慨万千:“对于我们内科医生来讲,哪怕患者只有一线的希望,我们也要追求治愈的可能。有些病人即便已经发生了转移,或者是原发灶太大导致无法手术,我们通过免疫治疗、综合治疗,又使患者再次获得了根治的机会,这就是免疫治疗给我们带来的整个治疗领域里的改变,也为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我觉得陈先生的经历也能为患者带来更多的信心。抗癌路上,你我同行。医生是你坚强的后盾和保障。”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