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6日-19日,中国肿瘤学大会在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重庆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肿瘤防治,赢在整合。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0余名肿瘤医学界精英共聚首,针对肿瘤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临床和研究热点,展开广泛交流和学术探讨。会议期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邵志敏教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现状和未来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详情如下:
邵志敏教授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美国妇女若活到85岁,一生中有1/7的概率患乳腺癌。
1
中国乳腺癌的特点 在国内乳腺癌的发病率也非常严峻,发病率不断上升,同时可以发现,在90年代北京、上海等大中型城市,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的肿瘤,而且发病率也在持续上升,发病率增速是美国的2倍。 中国乳腺癌和欧美相比有独特的特点,比如,发病年龄更年轻,比欧美年轻十岁,愈后相对比较差,三阴性乳腺癌比例高
2
乳腺癌的分类而治 乳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了分类治疗,乳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了分子分型时代,部分亚型已找到了有效的治疗靶点。比如,腔面型乳腺癌的抗雌激素内分泌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抗HER2靶向治疗,而三阴性乳腺癌(TNBC)(ER-、PR-、HER2-)目前缺乏明确的治疗靶点,化疗是主要的系统治疗手段。 临床上,我们把三阴性罗列成“难治性乳腺癌”,恶性程度高,愈后相对来说比较差,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早期复发风险比较高。
3
TNBC早期探索
2002年就有研究探索TBNC是混合性很强的乳腺癌,可分为六种类型。同时,研究发现TBNC的一些基因组学特点,比如AR和PD-L1表达比较高,这可能为TBNC的治疗提供了靶点。 各大指南中可以看到,三阴性辅助治疗中系统性辅助治疗还是以化疗为主。
4
大家可以关注公众号”三阴姐妹互助圈“下载三阴乳腺癌的治疗资料包和添加病友群,请扫下面的二维码。
治疗模式的演进 治疗模式已从群体治疗向分类而治和精准治疗的模式演进。分类而治是根据亚类特征进行治疗,其优点是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减少不必要治疗;缺点是分类不够彻底,人群选择不够精准。精准治疗根据靶标进行治疗,其优点是直接针对特定分子靶标进行治疗、高特异性;缺点是效价比差、受益人群小
5
靶向治疗
多项研究验证了靶向治疗的成功,PARP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均取得了阳性结果。 OlympiAD是一项III期多中心临床研究,302例HER2阴性BRCA1/2胚系突变,2:1随机接受Olaparib或传统化疗方案治疗,结果显示,Olaparib显著延长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7个月和4.2个月,而未改善OS。 Impassion130研究是一项III期多中心临床研究,451例转移性TNBC患者,随机分配接受一线阿特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治疗,在PD-L1阳性患者中,加用阿特珠单抗可显著延长患者PFS(7.5个月和5个月)和OS(25个月和15.5个月)。
6
破解精准治疗的困境
分型基础上的精准治疗
“复旦分型”
在2016年发表的研究中,通过145例三阴性乳腺癌证实免疫调节型(IM)、腔面雄激素受体型(LAR)、间质型(MES)、底样及免疫抑制型(BLIS)四分型是优分型方法,称之为“复旦分型”。同时,基于全转录组数据构建TNBC预后预测模型,区分术后高、低危复发风险组,开展了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探索高危患者是否能从更高强度化疗中获益,预计2021年将公布结果。
腔面雄激素受体型(LAR)中细胞周期的激活模式与其他亚型不同,提示细胞周期相关靶向治疗,如CDK4/6抑制剂。 免疫调节型(IM)的预后最好,具有高免疫原性,免疫检查点分子高表达是潜在的治疗靶点。 底样及免疫抑制型(BLIS)基的预后差,高频BRCA1/2突变及基因组不稳定性相关,按照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评分可进一步分类,高HRD亚组可用铂类及PARP抑制剂。 间质型(MES)的预后差,乳腺癌干细胞相关的重要通路(STAT3通路)显著激活,提示可用抗STAT3相关治疗。
TBNC的免疫组化分型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利用AR、CDB、FOXC1、DCLK1四个指标构建TNBC分型,结果显示免疫组化分型与表达谱分型高度吻合,全可以符合临床应用。 TBNC的免疫分型
总结 TNBC是目前临床难治性乳腺癌,本质是一群混合型乳腺癌,在群体治疗的基础上,分类治疗和靶向精准治疗使TNBC三阴性患者有所获益,但两种治疗策略均存在缺陷,分子分型基础上的精准治疗是未来方向。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