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癌症中心推出基于150万中国女性数据的风险小工具
家人们,双十一的账单到了嘛?只是因为在直播间里多看了一眼……
但在各大商家battle之际,“国家队”国家癌症中心竟在官网悄悄上新:
链接:http://cancerrc.ncsis.org.cn/#/utilshome并在JAMA子刊上发表了相关研究结果[1]:基于全国最大的多中心社区筛查队列,覆盖150万中国女性,囊括公认的5个乳腺癌相关风险因素,评估不同个体的乳腺癌风险等级以及相关筛查年龄建议。不用花1分钱+不伤脑查指南+不费口水解释的乳腺癌个性化风险评估+筛查年龄建议,无论医生还是大众,谁能不对这个小工具喊“香”?那它能成为“爆款”吗?具体又“香”在哪?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商品详情”!
150万中国女性数据打造,“简易”工具尽显精准之道!
大家可以关注公众号”三阴姐妹互助圈“下载三阴乳腺癌的治疗资料包和添加病友群,请扫下面的二维码。
证据一致表明,筛查和早期发现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对于美国乳腺癌5年生存超90%的“奇迹”,筛查功不可没。然而,目前大多数乳腺癌筛查指南对筛查起始年龄的建议大多采用“一刀切”的,并以年龄为基准的方法: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乳腺癌筛查指南[2]面对大量揭示乳腺癌风险因素的研究,现有筛查指南的“短板”显而易见——并未充分考虑乳腺癌风险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此,为提高乳腺癌筛查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国家癌症中心开展了探索中国女性风险适应的筛查起始年龄(risk-adapted starting age of screening)的大型研究。研究使用了中国城市癌症筛查项目(CanSPUC)数据,最终纳入1549988名40至74岁、无癌症、肾功能障碍或严重心脏、大脑或肺部疾病史的未筛查社区居住女性,收集其与乳腺癌相关基线特征并追踪乳腺癌诊断年龄。风险适应筛查起始年龄定义为具有不同乳腺癌风险水平的女性,达到与一般人群中50岁女性相似的10年累积风险水平的年龄。经过4.47(IQR,3.16-6.35)年中位随访时间,3895例乳腺癌患者被确诊。在一般人群中,50岁女性未来10年患乳腺癌的风险为2.65%(95%CI,2.50%-2.76%),45岁女性则为2.32%(95%CI,2.19%-2.44%)。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BMI较高、初潮年龄较小、无母乳喂养史、有乳腺良性疾病史和乳腺癌一级家族史与乳腺癌发生风险升高显著相关。
根据筛选危险因素,研究人员建立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并用以下公式计算每个参与者的风险评分:风险评分=0.15190×乳腺癌一级家族史+0.22453×乳腺良性疾病史–0.25229×母乳喂养史+0.24038×初潮年龄(<13岁)–0.35994×BMI(<18.5)+0.10798×BMI(24-27.9)+0.22317×BMI(≥28.0)综合考虑各风险分级的人数分布和10年累积风险曲线趋势,研究者最终将风险评分分为低、中、高3个风险级别。与低危组相比,中(HR=1.32;95%CI,1.24-1.41;P<0.001)和高危(HR=1.75;95%CI,1.53-1.99;P<0.001)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更高。以一般人群50岁时乳腺癌的10年累积风险为基准,乳腺癌低、中、高危组的女性分别在>55岁、48岁和43岁时达到相等的10年累积乳腺癌风险,研究人员以此确定乳腺癌高、中、低危的中国女性的最佳开始筛查年龄分别为55岁、48岁和43岁,并开发了文章开头提及的在线工具,“一键消除”评估难度,可以说是简单到我奶奶都会用……这款小工具的最大亮点在于,为中国女性个性化订立筛查起始年龄,高危患者能及早筛查以早诊早治延长生存的同时,低危患者也避免了过度诊疗和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在医疗资源依然紧张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工具能引导医疗资源流向最需要的人群,实现真正的公平和有效。其次,这个工具纳入5个公认的乳腺癌相关风险因素——乳腺癌一级家族史、乳腺良性疾病、母乳喂养、初潮年龄和体重指数。虽然我国现有指南均已考虑到这些因素,值得注意的是,高危女性的定义为具有多种风险因素中的任何1种,具有1种以上风险因素的个人可能会难以决定何时进行筛查。本工具将5个相关因素综合评分,更适合临床使用。再次,相比基于专家经验制定的指南,本研究使用来源于医院病例、中央癌症登记处和医疗保险系统的真实世界数据,比对2020年中国人口普查年鉴,且样本量高达150万,保证了分析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使得这款工具成为真正属于中国女性的乳腺癌筛查工具。然而,以上亮点还不能完全支持这款工具晋升国民“爆款”,还有许多“bug”需要进行修改:1.在选择纳入计算的风险因素上,由于对中国人群乳腺癌发展风险因素的研究十分有限,关键变量仍显不足;而且本研究未纳入与乳腺癌有更大关联的危险因素,如BRCA1/2突变、提示有这种突变的家族史或胸部照射史等,这些危险因素的存在显然值得采取更积极的筛查手段。2.本研究中的年龄“节点”值得商榷。风险适应起始年龄被定义为具有不同风险水平的女性达到与一般人群中处于推荐年龄女性相当的10年累积风险的年龄。但,研究以50岁作为中国女性筛查的参考标准,并不是一个既定事实。而且由于本研究纳入人群的年龄限制,部分指南建议的40岁或更年轻的女性并未得到讨论。3.筛查策略不仅包括筛查的起始年龄,还包括筛查方法和筛查间隔。而且本研究并未评估风险适应筛查策略在中国人群乳腺癌筛查的好处、缺点、可行性以及个人和卫生系统的成本,但这些信息对筛查指南和政策制定都非常重要。经过医疗界多年来的大声疾呼,癌症“早筛早诊早治”理念已深入人心。但碍于人均医疗资源的紧张以及筛查计划制定的难度,大众对筛查的“心动”仍较难转化为“行动”。在笔者看来,这款小工具的诞生,或许在见证乳腺癌精准诊疗从专家与医生主导的、高高在上的HARD模式,向掌握在每个人手里的、平易近人的EASY任务的转变。期待这款趁手小工具,早日完成升级,飞入寻常百姓家。
参考文献:
[1]Zheng Y,Dong X,Li J,et al.Use of Breast Cancer Risk Factors to Identify Risk-Adapted Starting Age of Screening in China.JAMA Netw Open.2022;5(11):e2241441.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2.41441
[2]Siu AL;U.S.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Screening for Breast Cancer:U.S.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Ann Intern Med.2016 Feb 16;164(4):279-96.doi:10.7326/M15-2886.Epub 2016 Jan 12.Erratum in:Ann Intern Med.2016 Mar 15;164(6):448.PMID:26757170.
[3]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指南[J].中国癌症杂志,2022,32(4):363-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