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综合治疗及早期检测手段的进展,乳腺癌治疗状况已发生根本性改变,患者的生存率较其他恶性肿瘤明显提高,乳腺癌治疗关注的焦点也转变为术后并发症的防护,如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5%~40%[1]。
患肢淋巴水肿可能给患者带来诸多问题,如上肢外观异常、反复感染、肢体活动受限、诱发上肢淋巴肉瘤、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等!
上肢淋巴水肿一旦形成,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短期内很难治愈。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术后锻炼,可能会降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减轻水肿程度。如何干预?怎么锻炼?一文说清楚!
淋巴水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分离腋静脉周围组织可能会切断淋巴管,从而阻碍上肢与颈部及乳腺间的淋巴引流,特别是损伤沿头静脉走行的淋巴管后,会造成淋巴液回流受阻,这是形成上肢淋巴水肿的主要原因[2]。
另外,术中还可能损伤交感神经,导致上肢血流增加,而回流又受限,进而导致淋巴水肿。
研究发现[3],患者发生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BMI≥25【BMI=体重÷身高²(体重单位:千克;身高单位:米】、腋窝淋巴结清扫和局部放射治疗,且上肢负荷过重、外伤、感染是形成淋巴水肿的诱因。另外,肥胖患者易发生脂肪坏死、延迟愈合及感染,从而加重上肢淋巴水肿。
如何判定淋巴水肿?
当出现淋巴水肿时,患者可能会有患肢感觉,如沉重、酸痛、灼痛、皮肤的紧绷感、硬韧感、重压感、麻木感、膨胀感等不适的感觉。
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可在家属的协助下,测量左、右上臂(肘关节上10厘米)、前臂(肘关节下5厘米)及腕关节的周径,左右周径差值≥2厘米,可能就是出现了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轻度水肿:患侧上肢水肿最明显处的周径比健侧粗 2厘米以下,多限于上臂近心端。
中度水肿:患侧上肢水肿最明显处的周径比健侧粗 2-5 厘米,水肿范围影响到整个上肢包括前臂和手背。
重度水肿:患侧上肢水肿最明显处的周径比健侧粗 5 厘米以上,皮肤硬韧,水肿波及整个上肢,包括手指,使整个上臂和肩关节活动受限。
如何做好预防?
01
术后早期锻炼
在手术当天,患侧肢体枕头抬高,促进回流,可以减少上肢长时间受压。
-
术后24小时内,手指可以伸展、握紧、弯曲。
大家可以关注公众号”三阴姐妹互助圈“下载三阴乳腺癌的治疗资料包和添加病友群,请扫下面的二维码。
-
术后第一天握拳、转腕练习。
-
术后2-3天,屈肘练习。
-
术后4-6天转肩运动。
-
术后7-10天拔除引流管,进行上举。
上述运动频率均为每个动作30次,每日2次。
-
8-10天进行器械锻炼,每日1次,循序渐进,每日不少于30分钟。
02
出院后进行功能锻
术后功能锻炼持续6个月以上,前3个月是最重要的。出院后,患者需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运动计划。
-
患肢避免测血压、采血、静脉输液、举重等,承受重量不超过5千克。
-
避免皮肤破溃及感染,避免蚊虫叮咬和佩戴腕部首饰。
-
出院后,上肢和肩关节的运动范围逐渐恢复正常,术后2-6个月可做有氧健身操、八段锦、穴位按摩、打太极拳等。
如何治疗?
佩戴弹性袖带
弹性袖带是一种逐步减压的弹性带,压力可达到30-40毫米汞柱,压力分布在手臂的不同部位,可增加组织压力,促进淋巴再分布和引流,增加患肢的淋巴流量和引流,减轻疼痛,防止肢体水肿。
手法淋巴引流
手法淋巴引流按摩是根据需要对区域淋巴结进行按摩,使滞留细胞之间的淋巴液流动,促进回流,达到消肿的效果。
手法淋巴引流操作
患者平卧位,患肢与心脏长轴呈水平位,沿体表淋巴系统分布和淋巴回流途径作轻柔的按压和按摩。
引流顺序:
-
对区域淋巴结按压,即锁骨上窝、健侧腋窝、腹股沟。
-
按淋巴管走向自健侧躯干向腋窝区按摩。
-
患侧躯干和肢体进行引流,促进患侧淋巴液通过正常淋巴通路回流,达到减轻和消除患肢组织水肿的作用。
手术治疗
对于乳腺癌术后水肿程度较重或呈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必要时必须进行外科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有淋巴静脉吻合术、淋巴结静脉吻合术、全皮下切除+植皮术、网膜移植等。
皮肤保护
尽量避免手臂受到任何类型的创伤(如抽血、静脉注射、蚊虫叮咬等),并且在劳动时戴手套,做好手和手臂的防护。
参考文献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