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肝癌的外科治疗(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是肝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最重要的手段,但许多患者肝癌术后仍然出现复发。据文献报道肝癌术后三年的复发率约为40~50%,而术后五年的复发率则高达60-70%。今天,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顾仰葵教授向我们分享了一例肝癌术后十年复发的病例,多纳非尼联合方案仅4个疗程,患者的子病灶消失!
专家简介 ”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53岁,既往有慢性乙肝史。2022年6月入院诊断为肝细胞癌术后复发(BCLC C期,CNLC IIIb期),Child-Pugh A级,ECOG 0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患者10年前体检时腹部超声提示肝内占位,考虑肝癌,进行肝癌切除术,病理提示肝细胞癌。术后规律服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定期复查超声,未见肿瘤复发。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伴有乏力、体重下降,于当地医院检查上腹部MRI显示:肝癌治疗后复发伴腹腔播散转移、淋巴结转移、双肺转移。
影像学检查
初诊胸部及上腹部增强CT显示:肝左叶巨大肿物,大小约220mm×122mm,考虑肝细胞癌;肝右叶多发子灶,病灶累及肝左静脉、下腔静脉;门脉左支癌栓形成;腹腔内大网膜区结节、肿块,考虑转移瘤;左肺上叶尖后段、右肺下叶前基底段实性结节,大者大小约为5mm×6mm,增强可见强化,考虑肺转移瘤。
实验室检查
多纳非尼治疗经过
2022年6月24日,患者接受FOXAI(mFOLFOX7)+多纳非尼200mg BID+卡瑞利珠200mg Q3W,四个疗程联合治疗后复查:肝左叶巨大肿物,大小约141mm×83mm,边缘残留肿瘤活性,较前缩小;肝右叶子灶消失;腹腔内大网膜区结节、肿块,较前明显缩小;肺内结节较前缩小。截止第五个疗程,患者有腹胀,肝酶升高,恶心等轻度不良反应,未发现SAE。目前患者处于第六个疗程的随访中。
治疗后实验室指标变化
治疗后影像学变化
胸部及上腹部增强CT
胸部增强CT
病例讨论
针对这一病例,我们邀请到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敏山教授进行点评。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目前针对不能手术切除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标准治疗,而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近年在晚期肝细胞癌治疗中取得重大进展,对于巨大肝癌或伴有血管癌栓的患者HAIC疗效优于传统的TACE治疗。当前,与单独使用HAIC相比,HAIC联合索拉非尼表现出显著的生存获益,但2年生存率仍然很低。
多纳非尼作为目前唯一单药优效于索拉非尼的系统性治疗药物,在其III期ZGDH3研究的结果显示:中位生存率多纳非尼 vs 索拉非尼为12.1 vs 10.3个月,并且多纳非尼与局部治疗联合在肝癌治疗领域也取得成效。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多纳非尼与抗PD-1单抗联合局部治疗在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中,显示出较高的客观缓解率(客观缓解率:74.1%)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这项研究成果已经公布在今年的ASCO大会上,并将在近期的CSCO大会公布更新了的研究数据。这为多纳非尼与抗PD-1单抗相结合的联合治疗方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例患者接受联合治疗后影像学表现改善显著,肝内肿瘤明显缩小,肝右叶子灶消失;腹腔干造影显示血供明显减少,血管正常化。这或许受益于HAIC诱导肿瘤缺血和坏死,导致直接的抗肿瘤作用;同时,这可能与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多纳非尼防止因HAIC缺血缺氧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来源生长因子,进而抑制血管生成的抗肿瘤功能有关。另外,HAIC治疗仅能针对肝内肿瘤进行治疗,而腹腔播散转移、淋巴结转移、双肺转移均需要全身药物的作用,此病例的肝外病灶亦取得明显的疗效,此证明多纳非尼不但联合HAIC对肝内巨大肿瘤起到治疗作用,对HAIC治疗不到的肝外转移灶也同样起了有效的治疗作用。
此外,AFP是检测肝细胞癌最广泛使用的血清生物标志物,也是最准确的肿瘤标志物;而PIVKA-II诱导的凝血酶原是一种比AFP更敏感的肿瘤标志物。本例患者的高PIVKA-II水平预示着肿瘤侵袭性更强,复发、进展较早,预后较差。在接受联合治疗后患者AFP和PIVKA-II水平均显著下降,反映了联合治疗对该亚型HCC的益处。最后,本例患者在接受多纳非尼联合治疗后,整体安全性良好,截止治疗的第五个疗程,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证实了三期临床研究中报道的低毒性。
专家简介 ”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