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类型,其中肝细胞癌占85%~90%,我们日常说的“肝癌”主要是指肝细胞癌。很多我们熟悉的名人,如演员吴孟达、傅彪、沈殿霞,歌手臧天朔、罗文,都是因患肝癌而逝世。
从肝癌每年新发和死亡人数可以看出,肝癌有着较高的死亡率。很多患者在确诊肝癌时已是晚期,不仅难以治疗,而且治疗效果差、生存期短,急需更多药物延长生存期。
近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上市的一款靶向药物——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商品名:泽普生®),有望为部分肝癌患者延长生存期,带来新的希望和选择。
NMPA信息显示,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适用于既往未接受过全身系统性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公开信息显示,该药是中国公司研发上市的第一个肝癌一线治疗小分子靶向药物。
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是一款口服、多靶点、多激酶抑制剂类小分子抗肿瘤药物。临床前研究证实,该药物既可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等多种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也可直接抑制各种Raf激酶,以及下游的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肿瘤血管的形成,从而发挥多重抑制、多靶点阻断的抗肿瘤作用。
目前,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已被列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0》(为I级专家推荐和1A类证据)、《肝癌肝切除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为一级推荐)、《肝癌靶向治疗专家共识(草案)-2020》、《中国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和《中国原发性肝细胞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年版)》。
图片来源:123RF
目前,晚期肝细胞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是索拉非尼为代表的小分子靶向药。在一项名为ZGDH3的2/3期临床研究中,评价了多纳非尼与对照药物——索拉非尼,作为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多纳非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低于对照药物。
ZGDH3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秦叔逵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毕锋教授牵头组织、中国37家中心联合开展, 共纳入了668名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手术或转移性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其中绝大多数患者为巴塞罗那分期(BCLC)C期,且伴有乙肝病毒感染。
毕锋教授指出,中国肝癌和西方国家的肝癌,在病因上有一个重大区别。中国近80%的肝癌都是因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肝炎,进而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而西方国家近80%的肝癌是由于酒精性肝硬化、或者是丙肝病毒导致的慢性肝炎而引起的肝癌。
所有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多纳非尼或对照药物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不论是全分析集人群(FAS,659名患者,多纳非尼组328名,对照组331名)还是在意向治疗人群(ITT,668名患者,多纳非尼组334名,对照组334名)中,多纳非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低于对照药物。
多纳非尼组中位总生存期(OS)更长。在全分析集人群(FAS),多纳非尼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2.1个月和10.3个月;在意向治疗人群(ITT),则分别为12.0个月 和10.1个月。
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方面,两组没有显著差异。在全分析集人群(FAS),多纳非尼组和对照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7个月和3.6个月;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6%和2.7%;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0.8%和28.7%。
在安全性方面,相较于对照组,多纳非尼组患者更少出现3级或更严重不良事件(AE)(191例[57.4%] vs 224例[67.5%]),以及导致治疗中断的AE(101例[30.3%]vs 141例[42.5%]);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的患者数量也较少(55例[16.5%] vs 67例[20.2%])。
多纳非尼组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皮肤反应(50.5%)、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40.5%)、血胆红素升高(39.0%)、血小板减少(37.8%)和腹泻(36.6%)。
毕锋教授表示:“多纳非尼是中国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药物,肝癌3期研究(ZGDH3)是迄今为止拥有最大中国人样本量、最符合中国患者特征的大型3期研究。多纳非尼的获批上市让医生和患者有机会选择适合中国患者的药物,对中国肝癌治疗有很大意义。”
我们期待,这款药物的上市,能为更多肝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造福更多中国患者。
“本文转载自e药环球
(ID: ey_global),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版权说明:本文经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微信公众号e药环球授权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