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作为危害我国公众健康的重大疾病,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病的肺癌患者超过73万人,肺癌死亡人数超过61万,而总体五年生存率仅为16.1%。
众所周知,药物是治疗肺癌的重要手段,然而,肿瘤几乎总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耐药,导致疾病再次进展。随着抗肿瘤药物的不断研发、第三代肺癌靶向药奥希替尼(泰瑞沙)的问世,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也表示过:”耐药的机制我们现在已经开始摸清了,进步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按我们今天的进步速度看,我认为,大概再过两三年的时间,我们就能找到克服对泰瑞沙耐药的办法。”
另外,关于空气污染是否导致肺癌?什么样的人需要肺癌筛查?”滴血测癌”靠谱吗?……等当下的热议话题,吴一龙教授也在采访中为我们一一解答。
真相一:关于泰瑞沙的耐药机制,两三年内或将有所突破
问题1、泰瑞沙可以作为EGFR发生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方式吗?
泰瑞沙在设计的时候,它的作用的靶点是包括了EGFR突变的这些病人,所以,从理论上来讲,它可以作为一线药物来使用。但是,理论上不意味着事实上就存在。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做把泰瑞沙用于一线治疗的临床实验,它的效果怎么样,这要等到结果公布。
真相二:PD1和泰瑞沙不能联合使用,药物治疗越简单越好
问题2、泰瑞沙和抗血管生成或者是PD1抗体能联用吗?它的效果是增强了,还是削弱了?
吴一龙:跟PD1是不能联合的,到今天为止的数据告诉我们,凡是有通路改变的话,治疗的效果都不太好,所以我们不主张大家这个时候马上把它联合起来或者是赶快用这个免疫治疗来取代。因为我们也碰到很多病人第一句问我的是现在有更好的药,像免疫治疗,我是不是要换。我告诉大家,千万不要换,因为生物机制不一样的,换了之后可能会造成更糟的效果。
关于跟抗血管生成能不能联合使用,我觉得在目前来讲讨论这个问题还太早,我们还有很多研究在进行之中,到今天仍然没有结果。但是,从我的角度来讲,当我们没有很多科学证据的时候,请大家记住一句话:越简单的治疗越好。因为越简单,带来的副作用是最小的,新增任何一个药物进去都会带来很多的副作用,也许带来的好处很小,副作用很大。所以,在目前没有证据之前,我建议是越简单越好,不要加太多的东西。
真相三:泰瑞沙耐药了怎么办?
问题3、如何延长耐药时间,耐药以后有什么好的治疗办法?
吴一龙:实际上,泰瑞沙用了一段时间仍然会出现耐药。但是,耐药的机制,我们现在已经开始摸清了,进步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按我们今天的进步速度看,我自己认为,大概再过两三年的时间,我们就能找到克服对泰瑞沙耐药的办法,所以癌症病人不用担心,科学发展速度很快,只要能活得长,我们就能够享受到科学带来的好处。
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能不能把泰瑞沙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如果能够发挥到最大,自然能够把耐药的时间往后推。因此,我知道目前有一些病人不太恰当的做法,我要给他指出来。
第一点,有些患者非常看重生物标志物,看CEA,每天都抽血做CEA,看到CEA稍高一点,就觉得要换药了,这是非常错误的方法。我们把这称之为生物标志物的改变,生物标志物的改变不意味着这个病人就真正进展了。所以,我们要注意,如果是单纯的CEA升高,马上把泰瑞沙用上去,有可能你自己把人为的时间缩短了。
第二点,什么时候用泰瑞沙是有讲究的,我们就能够保证耐药往后推。把握不好,胡乱用上去,就会人为的把时间缩短。如果患者真的碰到耐药的情况,最好是请医生给你做判断,不要自己匆忙的做决定。
真相四:临床试验经验告诉我们不要盲试药物,一定要做检测
问题4、我们知道泰瑞沙在国内和国外都做了临床实验,与国外的临床实验相比,泰瑞沙在国内临床实验的结果和国外的临床实验结果有哪些异同?这种实验结果的异同对国内的患者有什么样的现实指导作用?
吴一龙:在一个400多人的国际临床实验里面,已经包括了我们中国的患者。我们在中国专门做了一个专门针对中国人的临床研究,把这些所有的数据综合起来之后,我们发现只要存在T790M突变的,效果是一样的,人种不同的患者没有出现很大的差别。如果没有突变的话,那就可能有差别了。只要有突变,效果是一样的。
所以这里就要指出一个问题,我们希望我们的患者不要”盲吃”,因为”盲吃”是非常危险的。我们知道所有的肺癌病人尤其是腺癌病人中,60%存在突变,但其它类型的突变相对比较低。如果耐药后不做检测,自己去盲测,有一半的可能是无效的,是会出问题的。
第二,如果盲吃没有效,那意味着它给你带来的是副作用。尽管我们今天讲副作用很低,但是对于一个没有疗效的人来说,副作用就比较大了。
第三,盲吃会耽误治疗的时间,盲吃总是给病人寄予一个希望,想拼一把看看效果。但是,这个效果就要等时间证实,对于患者来说,这个时间是浪费不起的。所以,我们希望病人一定要检测到T790M突变,才来用泰瑞沙治疗。
真相五:高剂量≠效果好
问题5、对于泰瑞沙的临床,对于脑实质转移的患者,泰瑞沙究竟有多大的剂量能够入脑控制病灶呢?
吴一龙:有些患者存在误会,认为高剂量才能够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效果。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160mg的临床病例数是非常少的,它的病例数不足以说明这160mg的剂量会是一个更好的治疗方法。80毫克,根据我们在去年实验公布的结果,它的效果已经是跟160毫克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我们认为不是高剂量就是好的。
至于非常详细的脑转移的治疗,包括脑膜转移的治疗结果,我们在下个月,在美国有一个口头的大会报告,今天非常遗憾,我不能提前告诉你们结果。到时候你们就会注意到,到6月份,我们对脑转可能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刚才提到脉冲疗法,脉冲疗法是起源于好几年前易瑞沙的研究,他们发现有一两个病例之后,好像用脉冲疗法之后,能够让这个病人活得更长一点。但是,实际上我告诉大家,这个方法真正起到作用是非常微小的。自从脉冲疗法的文章发表之后,在我们的患者当中比较流行。但是,对我们主持研究的和了解最清楚的,我们基本上都放弃掉,没有做这个研究。
脉冲疗法把它提高剂量,提高到1倍、2倍、3倍,我们看到了这个效果并没有随着增高,由于有些药物的脉冲疗法带来的副作用可能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导致肝坏死,肾功能衰竭是非常严重的。随着治疗的进步,现在血脑屏障对肺癌患者来讲,已经不是一个非常大的障碍了。
真相六:不支持”滴血测癌”
问题6、肺癌的患者一般发现的时候都很晚了,而且存活率会比较低,即使用了靶向药物,中位数也只在1年左右。我想问一问,肺癌的发现为什么晚?从疾病的本身,还有从国家的预防体制或者是生活方式方面,有哪些原因?现在还有一些机构在推广所谓的血清检测筛查,到底靠不靠谱?
吴一龙:为什么肺癌病人发现都是晚期?我们现在的数字显示有50%的病人发现都是晚期的,为什么?主要是跟肺的器官是在胸腔封闭起来的,所以当它出现症状的时候都是比较晚的,这是一个大的问题。
我们如何早期发现呢?那就必须要做筛查,要列入体检。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但是,筛查在国际上,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往往是由政府来推动的,而不是靠自己的。但是我们现在中国大家知道医疗改革在覆盖这种地方还处在一个低水平、广覆盖,还没顾及到筛查方面,这就是我们遇到的困境。
但是,我不主张所有的人都去筛查,什么人要去做筛查呢?是高危人群。什么是高危人群呢?第一类,抽烟者,你的抽烟已经达到了一天一包,有二十年以上,你就是一个高危人群,要加强检查。
第二类,有肺癌家族史,甚至是有癌症的患者,比如说我们的父母、爷爷、兄弟、姐妹,三代之内有血缘关系的这些人,有相应的癌症病史,这些是高危人群,要做筛查。这样有的放矢的提高筛查率,减少不必要的放射性辐射。
很多人说抽血来筛查肺癌,我觉得目前来讲所有的数据都不支持。因为所有的抽血检查的东西的敏感性都很低,所谓敏感性,就是它能够发现这些患者有没有肺癌,准确率只有60%左右。那40%就完全是浪费的,而且检查的是哪个都搞不清楚。还受到很多因素干扰,特异性很差。
前几天炒得很热的,清华大学罗永章他们的对说发展了一个东西,滴血就可以查出来。我是很反对这个说法的,罗永章自己也出来辟谣了,说这个不是拿来做筛查的,只是用于做监测的。所以,到今天为止靠抽血做筛查,我们是不支持这样做的。
本文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