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廖旺军教授表示,Adagrasib对于结直肠癌治疗表现出了极大的潜力,与西妥昔单抗联合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同时,白莉教授也表示,KRAS基因突变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占比很高,未来临床一定要攻破针对KRAS基因突变靶向治疗的难关。不仅要突破KRAS G12C突变型,对于在结直肠癌中占比更高的KRAS G12V以及KRAS G12D突变型更要寻求新突破。 针对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白莉教授说道,KEYNOTE-016研究确定了MSI-H/dMMR是转移性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分子标志物,近些年关于结直肠癌免疫治疗进展亦主要针对此类患者,但对于在结直肠癌中占比更高的微卫星稳定(MSS)/错配修复正常(pMMR)患者而言,是否合适接受免疫治疗未来仍需探索。 对此,白莉教授表示,虽然这两项研究样本量较小,但表现出了极具潜力的数据结果,为目前比较棘手的结直肠癌后线治疗以及MSS型患者免疫治疗带来了新曙光,未来值得进行更大样本量的研究。 关于我国结直肠癌规范化诊疗,廖旺军教授同样指出,目前我国结直肠癌临床诊疗实践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首先,由于技术手段、检查仪器、医生诊疗水平以及患者经济情况等原因,部分患者并未能真正接受指南推荐的诊疗。其次,目前使用的患者分层指标主要是TNM分期及某些基因的突变状态等,这些指标还不够精细、全面和高效,无法覆盖所有的临床场景,精准的分子分型和有效的分层指标的建立,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廖旺军教授随后强调,随着直肠癌临床研究的进展,临床医生与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未来如何进一步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诊疗实践,推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结直肠癌诊疗指南是医患双方的共同期待。这需要我国肿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充分兼顾了临床证据、中国国情及可操作性,是临床诊疗的重要依据,希望未来能越办越好。
近年,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在结直肠癌临床治疗领域不断取得进展,随着多项研究数据的公布,可以看到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或可成为打破MSS型患者免疫治疗疗效不佳的关键。未来,随着肿瘤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结直肠癌治疗药物、方案必将愈发丰富,从而给结直肠癌患者的诊疗更多曙光。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肿瘤内科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北京肿瘤防治学会消化道肿瘤精准治疗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专业委员会(CSCO)理事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CSCO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MDT委员会常委 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常委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肿瘤学教研室主任 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内科学组委员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专注于肿瘤微环境评价、重塑及其在精准诊疗中的应用研究,作为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58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4篇,AACR最佳论文1篇,累计IF415,h-index:33。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