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人民网报道了一则新闻:从今年六月开始,55岁的李爱花和她58岁的丈夫王志风就被“病魔”缠上了,李爱花刚被查出直肠癌,做完手术三个月后,丈夫王志风发现自己也中招了,也是直肠癌。
不到半年时间,夫妻俩一前一后被查出“肠癌”,难道癌症也会“妇唱夫随”?
医生表示,夫妻都没有家族史,最重要的原因是接近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夫妻两人平时都是无肉不欢。长期高脂肪饮食,容易加重肠道负担,从而诱发肠癌。
可别以为这是个例!大量研究证据表明生活方式对罹患胃肠肿瘤的风险影响十分显著。截止2011年,中国56.5%的结直肠癌(CRC)、59.8%的胃癌、48.5%的食管癌和35.2%的肝癌归因于多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1]。
事实上,不只是饮食习惯,还有很多生活习惯会增加消化道肿瘤的风险。医学界肿瘤频道特邀上海长海医院肛肠外科于冠宇医生为我们答疑解惑。
注意!
这些生活习惯增加直肠癌风险!
爱吃肉真的会导致直肠癌风险增加吗?
于冠宇医生表示:夫妻共同被确诊直肠癌,并非“妇唱夫随”,而是和两人长期相同的“唯肉主义”密切相关。李爱花一家是典型的肉食主义,平时无肉不欢,且不爱吃蔬菜,饮食中的纤维素少了,肠道蠕动就会随之减慢,代谢毒素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越来越长,加重了肠道负担,也增加了致癌物与肠道接触的机会,增加患癌风险。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也将加工肉制品评定为1类致癌物,红肉则被评定为2A类致癌物,表明红肉和加工肉类消费是导致胃肠肿瘤负担上升的主要因素[2]。
“反对肉食主义,并不是倡导杜绝脂肪和蛋白的摄入。均衡饮食是保证胃肠道健康的基础,我们应该依据‘营养金字塔’保证营养。”于冠宇医生特别强调。
超重/肥胖同样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而不良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是中国居民肥胖的两个主要原因。
最近的荟萃分析表明,体重每增加5 k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将增加2%,身体质量指数(BMI)每增加5.0 kg/m2,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将增加6%,成年期较高的全身和腹部脂肪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3]。
“与超重和肥胖相反,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于冠宇医生说道。来自美国和欧洲地区大队列的数据表明,与低水平的休闲体育活动相比,高水平的体育活动者结肠癌发病风险降低16%,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13%[3]。
饮酒过度与直肠癌发病风险升高息息相关。
2021年2月26日,一篇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的研究,纳入了来自10个不同地区超过51万名30岁-79岁的成年人,随访10年。结果发现,与不饮酒的人群相比,平均每周酒精摄入量每增加280 g,CRC风险增加19%[3]。
吸烟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相关,且作用期较长。
来自24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相较于不吸烟者,当前吸烟者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显著增加38%,过去吸烟者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18%[3],且曾经吸烟的人在戒烟后的25年内仍有较高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3]。
关于直肠癌的早期征兆,
你必须知道
李爱花确诊直肠癌的信号是从“排便”开始的。
当时她发现自己的大便变细、变黏,上完厕所很难冲掉,到后来出现黑便,去医院做肠镜确诊为直肠癌。那么直肠癌都有哪些早期征兆可以提示大家早发现、早治疗呢?于冠宇医生建议我们重视以下三点早期症状:
便血是结直肠癌最早和最常见的表现,主要是由于大便和肿瘤摩擦引起出血。轻者表现为偶尔少量出血,重者会有粘液血便、粘液脓血便或鲜血便。
“患者经常会将直肠癌早期便血与痔疮相混淆而不予重视,因此出现便血时应及时就医。”于冠宇医生强调道。
粪便会出现变细、变长的改变,可呈扁形,这是因为癌肿突出向直肠腔内生长,导致肠腔狭窄,进而改变粪便形状。同时由于肿瘤生长的刺激,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大便次数增多,或者交替出现便秘和腹泻。部分患者以腹泻为首发和主要症状。
患者总是有急于排便的感觉,但如厕之后并没有东西可排或者排泄物很少,肛门处常有坠胀感。这是因为肿瘤在直肠内生长时刺激到直肠,导致产生“便意”。
面对结直肠癌,
早筛早治至关重要
丈夫王志风虽然确诊直肠癌与李爱花仅相差三个月,却发生了多处肝转移,治疗及预后远不及妻子。美国结直肠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为65%,而我国是30%,还不到美国的一半。对于美国的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53%得益于结直肠癌的早诊早治。这足以说明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4]。
于冠宇医生表示临床上有以下三种常见的早期筛查方法:
直肠指检,也叫肛诊,是医生用一根手指伸进患者肛门进行触摸,不需任何辅助设备,是一种简便易行却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小到息肉、痔疮,大到癌症等疾病,都可以通过直肠指检来发现。
粪便隐血是消化道异常的早期预警,当消化道出血量较少时,粪便外观可无异常改变,肉眼不能辨认.因此,对疑有消化道慢性出血的患者,应进行粪便隐血检查,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胃癌、结直肠癌等)的早期筛查意义重大。
尽管肠镜检查过程不令人感到舒适,但它仍是筛查和诊断肠癌的金标准,还可以发现癌前病变并予以切除,从而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与死亡率。此外,通过肠镜钳取病变标本进行病理检查,还可以判断病变的性质及严重性。
频次:40岁以上人群每年接受一次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林奇综合征(HNPCC)家族成员基因突变明确时每1-2年进行1次肠镜,45以上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1次FOBT检查,每3-5年接受1次肠镜。
2.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ChlQZXJpb2RpY2FsQ0hJTmV3UzIwMjExMTE2Eg1ybHlqMjAxNTEyMDAxGghlZnNnd3M3ZQ%3D%3D
3.Liu Li, Zhang Jia, Miao Xiaoping.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the environmental and genetic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orectal cancer.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20, 41(10): 1745-1750.
4.http://industry.caijing.com.cn/20211123/4820058.shtml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