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张煜医生
很多结肠癌患者术后定期复查胸腹部CT,有时就会发现小的肺结节,小的淋巴结或者肝脏小病灶,于是会很紧张,担心转移复发,想知道下一步怎么办。
这个问题有些复杂,什么时候该继续定期复查,什么时候该积极干预,比依据术后病理和指南制定治疗方案要难的多,我先介绍一下大致的处理原则。
首先,要了解一点基本知识,小病灶非常难以确诊。我们通常认为长径在1cm以上的肺部和肝部病灶是恶性的可能较大,淋巴结需要看短径,≥1.5cm一般都是恶性。问题在于,我们经常发现的可疑小病灶,经常在1cm以下甚至只有4-5mm,关于处理方式等相关知识仍通过问答形式来介绍。
小病灶的检查方式包括CT、核磁和PET-CT,病理活检。需要注意的是,看肝脏小病灶最准确的是肝脏增强核磁而不是PET-CT。确诊方式只有一种,就是病理活检,无论是穿刺活检或切除活检都可以。
是存在误判的可能的,越小的病灶越容易误判。即使PET-CT也有诊断是转移但结果证实错误的例子。
术后新发的小结节不一定是转移,比如肺部的炎性小结节就可以出现后自行消失。
发现可疑小病灶后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1)定期复查,比如2-3月后复查CT/MRI看病灶的变化;(2)怀疑恶性,行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后采取对应治疗方式;(3)高度怀疑恶性,直接按照转移处理,进行化疗、放疗或手术治疗。
以上每一种策略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都适合不同的病情,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比如年龄、体力状态、肿瘤类型、小病灶的部位等因素决定。
我个人的意见是术后发现可疑小病灶时,不用着急活检或直接手术。而是应该继续定期复查来判断。时间一定会证实到底是恶性还是良性,因为是恶性的转移病灶一定会继续增大。
定期复查并不会耽误全身治疗,因为小病灶既不会出现症状,也不会影响患者体力状态。比如过2月后复查证实是恶性,转移瘤增大到1.5cm,那又有什么关系,这时候开始化疗、靶向或者免疫治疗完全来得及,该有效还是会有效。
定期复查通常不会耽误手术、放疗等局部治疗。很多患者怕的就是不及时处理,这些小病灶不但快速增大并且数量增多,那不就耽误手术等局部治疗手段了么?实际不用担心这些,道理很简单,就是如果在短短的数周内小病灶就增大并且增多,这证明恶性程度非常高,即使刚发现转移就立刻做了手术或放疗,2月后依然会出现新发病灶,仍然达不到治愈,相当于白做了手术,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比如经常有肠癌肝转移的病例,手术切除肝脏转移病灶,过2月又出现新的转移。
注意:转移病灶是否能治愈不光看是否能手术切除干净,还要看肿瘤的恶性程度,手术能治愈的只是其中恶性程度较低的部分患者。
医生学了这么多年就是学习该怎么办。这需要结合患者的详细的病情信息,比如年龄、性别、肿瘤类型、基因检测、转移部位、既往治疗史、经济状况等因素,选择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最好是通过MDT多学科协作来决定后续的治疗措施,争取最大的治愈机会。
综上所述,在术后发现小病灶不能明确是否转移时,要依据风险程度来判断合适的处理方式,一般来说选择定期复查是最稳妥的行为,且不会延误诊治。一旦确认是转移复发,需要仔细的收集详细病情信息,做出治疗决策。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