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能看出,K药的用法挺有意思的,手术前先用K药+化疗,手术后再补充单独的K药。 看着挺复杂,其实就是医生在目前化疗+手术的标准操作上,无论手术前后,都加入了免疫药物,想看看结果怎么样。 很幸运,试验取得了成功:加入免疫疗法后,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还有无事件生存期两个重要指标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以前研究发现,如果在手术前,药物就能让肿瘤完全消失(被称为“病理完全缓解”),那么治愈的概率将显著提高。在多种癌症类型中都发现,“病理完全缓解”的比例越高,整体治疗效果就会越好,更多患者能长期生存。 早期的三阴性乳腺癌中,以前老的化疗方案,病理完全缓解率只有40%左右,后来铂类化疗药加入后,把这个数据提高到了50%。 这次研究中,全部参与试验的患者病理完全缓解率,从化疗组的51.2%,进一步提升到了免疫联合组的64.8%。而在重点关注的PD-L1阳性(CPS)≥20的患者里,这个数据更是提升到了81.7%,比对照组高了18.5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患者无事件生存期也显著优于单独化疗。 无论美国还是中国,这次获批大概率会改变早期三阴乳腺癌的治疗标准方案。对于高危而且PD-L1阳性的患者,免疫+化疗会成为主流选择。更多早期三阴乳腺癌患者会获得临床治愈的机会。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在以化疗为主的传统治疗中,“免疫+化疗“这样的组合疗法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病种的选择,无论是晚期还是早中期。 (三) K药已经是全球卖得最好的抗癌药物,仅2021年就卖了172亿美金,非常惊人。这次获批已经是K药在中国的第10个适应证,也再次印证了免疫疗法广谱的特点。 国内上市的各种PD-1/PD-L1类免疫药物已经有10多个,这给患者带来了更多选择,也让价格降低了不少,但同时市场也变得比较复杂和混乱。经常有人问我,不同的免疫药物有没有区别? 答案是:肯定有,不能随便替换。大家还是应该“眼见为实”,看临床研究数据,优先使用客观证明有效,且副作用可控的药物。针对任何特定的癌症类型,已经获批上市的药当然是最好的。 另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既然现在批准了早期三阴乳腺癌的免疫治疗,那体检查出来有乳腺结节,能不能也打点免疫药物,来防止进一步恶化? 现实中,由于免疫治疗使用越来越广,早就有人开始琢磨怎么把免疫药当保健品使用了。这个嘛,需要慎之又慎。 首先,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免疫药物对控制良性肿瘤或者结节有效。第二,很多结节本来恶性程度就很低,而免疫药物既有副作用,又不免费,完全没必要冒险。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临床研究数据的更新,除了三阴乳腺癌,还会有越来越多早中期患者能从免疫疗法中获益,降低复发风险,实现临床治愈。 坚持科研,坚持规范治疗,更多癌症必将不再是绝症。参考文献:Pembrolizumab for Early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20; 382:810-821Event-free Survival with Pembrolizumab in Early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22; 386:55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