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激素在临床医学中最真实的评价。在临床医学中,激素有很多种不同分类,但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叫做糖皮质激素,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具备退烧、消炎、除疹等功能的“万能神药”。
作为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药品之一,糖皮质激素在人们的认知中往往有着极端的两极分化:
■ 人们有时畏之如虎,导致“激素鸡”、“激素反季水果”、“激素豆浆”等食物无端背上黑锅,成了威胁大家健康的“最大杀手”;
■ 另一方面,人们又狂热追捧它:因其本身具备的药理特质,糖皮质激素成了万事皆可用,保证“药到病除”的家庭常备用药。
这样一个有利于我们健康的功臣,怎么会摇身一变被冠以“恶魔”的名号呢?
药品本身无罪,错误的运用才是罪恶的深渊。在药物滥用越发严重的今天,我们对激素的依赖就像是一个打开的潘多拉魔盒,正在把更多的灾厄洒向人间。
近日,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细胞》中刊载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通过对小鼠模型的实验分析:给围产期(对于人而言,指怀孕28 周到产后一周这一段时间)的孕鼠使用激素(地塞米松)后,产生的子代在成年后CD8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会出现显著降低,抵抗癌症和细菌感染的能力大大减弱;而直接给新生小鼠使用激素,在成年后也存在免疫功能缺陷的问题!
为了研究母鼠围产期接触糖皮质激素究竟对孩子的免疫系统会造成多大的影响,科学家在小鼠身上进行了研究。
研究者们给围产期的母鼠喂含有地塞米松(一种常用糖皮质激素药物)的饮水,然后观察它们产下的后代在成年之后免疫功能情况。
(1)母鼠围产期使用激素,孩子成年后可能更容易患肿瘤
肿瘤细胞是人体自身正常细胞产生突变后叛变的“叛军”,而免疫系统肩负巡视并消灭这些“叛军”的职责。免疫能力受损,最常出现的结果就是更容易罹患肿瘤。
研究者们将实验的小鼠分为了两组,A组小鼠的母鼠在围产期正常度过,B组小鼠的母鼠在围产期被喂了含有激素的水。研究者们向A、B两组小鼠的体内移植了相同数量的肿瘤细胞,然后观察肿瘤细胞在这些小鼠体内的生长情况。
他们发现相比A组小鼠而言,B组小鼠的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控制肿瘤细胞,B组小鼠体内的肿瘤细胞生长更加迅速。
(2)母鼠围产期使用激素,孩子成年后可能更容易被细菌感染
抗感染也是人体免疫最重要的职责之一。这一次,研究者们转而向A、B两组小鼠体内注射了相同量的李斯特菌(一种致病菌),然后在第七天检测小鼠肝脏的李斯特菌数量。
经过检测,他们发现A组部分小鼠已经痊愈了,而B组小鼠肝脏含菌量远远超过A组小鼠。
注入相同数量李斯特菌后第七天小鼠肝脏含菌量(左边是正常子代,右边是摄入地塞米松母鼠子代)
由此可见,母鼠在围产期使用激素,子代成年后可能更容易罹患肿瘤,也更容易被细菌感染。
深究其中原因,科学家们发现:CD8T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是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因素。通过对A、B两组小鼠免疫功能的系统性分析,研究者们发现虽然B组小鼠血液里的CD8 T细胞(即免疫细胞)在应对肿瘤和癌症时都有反应,但其效应功能和增殖能力却都存在显著下降。
此外,研究者们还发现:CD8 T细胞发挥免疫功能需要糖皮质激素受体信号,而围产期母鼠摄入激素会改变其孩子的激素分泌调节功能,从而导致体内皮质酮(一种皮质激素)水平低于正常水平,降低CD8 T细胞免疫功能。
围产期母鼠摄入糖皮质激素导致子代体内CD8 T细胞的活化(左)和增殖(右)下降
(3)新生儿早期直接使用激素,同样会显著降低免疫水平
验证了母鼠服用激素会对孩子的免疫功能产生影响,那新生儿直接服用激素会怎样呢?在这个实验中,研究者们给出生第2天和第7天的“新生儿”小鼠注射了激素,等到它们成年后再进行免疫系统的分析。
结果稍稍出人出乎意料:那些出生第2天注射激素的新生儿小鼠,在成年后CD8 T细胞同样存在一定缺陷,而出生第7天注射激素的新生儿小鼠在成年之后CD8 T细胞没有受到明显影响。
不同时期接触糖皮质激素对子代小鼠成年后CD8 T细胞功能的影响(前5个是持续给母鼠饮水添加地塞米松,后两个是分别第2和第7天给新生小鼠注射地塞米松,E0表示怀孕起始,PND0表示出生时刻)
这个结果说明围产期作为新生儿各个器官和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接触激素会对新生儿免疫功能造成终生性的不利影响。
激素滥用现状:一个又一个激素陷阱,正在等着无辜的孩子
既然激素会对胎儿造成这么大的影响,那么除了危急关头意外,避免使用激素不就可以了吗?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十分“骨感”。一个又一个激素陷阱,正在等着无辜的孩子们落下。
(1)激素退烧,家长与医生的皆大欢喜,孩子们的“索命”陷阱
一个针对激素滥用的研究曾对当地 560 份乡镇卫生院与 1088 份村级卫生所「小儿发热」的门诊处方进行调查,结果极为惊人,乡镇卫生院含激素处方率为 91.96%、村级卫生所含激素处方率 94.76% 。也许是因缺乏对激素药理作用的认识,误将其看作是退热的良药,甚至当作抗菌药物使用,才会如此滥用。
激素退烧,正是孩子们面临的第一个激素陷阱。激素退烧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医学不发达的地区,家长们往往对孩子出现发热症状充满恐惧。孩子一发热他们就手足无措,六神无主,希望热度马上降下来。
于是,哪个医生能把烧退下来,那他就是医术高超,而哪个医生不能很快把他们孩子的热退下了,就是水平太差,庸医一个;对于儿科医生来说,家长们的急躁很有可能转变为暴力,再加上他们强烈的退烧要求,使用激素退烧似乎成了最优选择。
这种情况下,在这些地区激素成了应对发烧的最佳良药。发烧的小朋友服用激素后热度很快就能退去,殊不知,激素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烧问题。滥用激素退热,就像警察叔叔抓坏人时你帮助坏人逃跑一般。
激素通过抑制发热源产生退热效果,退热效果是暂时的,并且容易反弹。滥用激素不仅掩盖了病情变化,降低了孩子们身体免疫能力、导致某些致病菌趁机生长繁殖,很有可能引起二次感染或使疾病加重等。
家长与医生皆大欢喜,唯一受到伤害的就只有孩子自己。
新生儿的肌肤细嫩,又容易长时间压迫或保持潮湿,皮肤常常出现炎性反应,引发湿疹症状。新生儿不懂表达,又哭又闹让妈妈们非常心疼。
于是,网红“湿疹膏”成了在新手妈妈届里广为流传的神药,分分钟就能解决孩子的湿疹问题,让妈妈们不再操心。
但是,你不妨细细一想,“分分钟就能解决皮肤湿疹(炎症)”,不就是激素才有的特征吗?
去年3·15,丁香园联合美丽修行APP与《中国消费者报》,在国内某电商平台选购了8款畅销的宝宝湿疹霜,送至全球权威的检测机构SGS进行激素的检测,结果令人触目惊心:
图片来源:丁香妈妈
不仅激素含量远远高于规定的“0”,在偷偷添加激素的6款宝宝霜产品中,甚至有的产品偷偷添加了3种以上的不同激素!
并且,这只是在这次抽检中部分批次产品的情况,真实情况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严重。
激素对小朋友身体的危害我们就不再赘述了,给新生儿使用含有激素的宝宝霜,与上文的实验中研究者们给新生小鼠服用激素用来观察免疫系统的变化有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是,实验对象从小鼠变成了我们的孩子。
十年前,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曝光,39,965 个婴儿用健康换来国内奶粉最安全的时代。十年后,湿疹膏的行业内幕公之于众。十万热销的背后, 10 万多个宝宝承受了激素带来的健康代价。
激素退烧,激素宝宝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孩子面临了数不胜数的激素陷阱,家长们也防不胜防。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自身做起,一起抵制滥用激素的恶劣行为。
[1]. Hong, J. Y. et al. Long-Term Programming of CD8 T Cell Immunity byPerinatal Exposure to Glucocorticoids. Cell 180, 847-861 e815,doi:10.1016/j.cell.2020.02.018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