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过来,少数治疗其他疾病的老药,如果使用得当,或许也能一定程度协助抗癌。 比如,在没有出血等禁忌症的肠癌高风险人群、肠癌患者中,规律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得肠癌的风险,可以一定延长肠癌患者的生存期。 此外,降糖药二甲双胍的抗癌作用,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虽然截至目前依然没有公认的结论,但是有一点是可以基本确定的,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的肿瘤病人,降糖药首选二甲双胍。 除了阿司匹林和二甲双胍,咚咚今天要隆重介绍的是一类降压药和一类降脂药。 (一)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九十高龄的汤钊猷老院士团队的医生,发表了一项有趣的研究成果。他们回顾性分析了387名合并有高血压的接受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的治疗信息。他们把病人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CEI、ARB)类的降压药,比如卡托普利、缬沙坦、厄贝沙坦等;另一类是用其他降压药的患者,比如用硝苯地平、倍他乐克等。数据显示:一共有144名患者常规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来降压,另外243名患者使用其他类型的降压药来降压。 按理说,一个肝癌病人合并高血压,降压药选择什么类型,应该是不会影响抗癌疗效的,也不会影响肿瘤的复发转移的。 结果这项研究却发现: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类降压药的患者,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明显降低、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延长——相比于使用其他降压药的患者,使用ACEI/ARB类降压药的患者,5年肿瘤复发率从56.5%降低到了38.2%;5年生存率从64.2%提高到了82.3%。 大家都是降压药,降压效果也差不多,为啥ACEI/ARB类降压药还能降低肿瘤复发转移、还能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呢?难道这类降压药本身也可以参与抗癌么? 事实上,近年来越来多的研究提示:人体内的血管紧张素II不仅参与了血压的调控,同时可以参与血管生成等方面的调控,从而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血管紧张素II与大名鼎鼎的VEGF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晚期肝癌患者中,最常用的治疗药物就是VEGF和VEGFR的阻断剂,因此用血管紧张素的抑制剂,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抗癌效果的。 此外,前不久,新西兰威灵顿的SweeT Tan教授在脑胶质瘤模型中发现,ACEI/ARB类降压药还可以参与阻断肿瘤干细胞的增殖。这样看来,ACEI/ARB类降压药在抗癌方面的功效,还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呢。在更多大数据出炉以前,至少对于高血压合并肿瘤的病人,本来就要吃降压药的,那么在其他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或许可以优先选择这类降压药,没准一箭双雕(既控制好了高血压,又能协助抗癌)。 (二) 说完了降压药,再来说一说降脂药。降脂药里最常用、历史最悠久的,自然是他汀了。 近日,梅奥诊所的LewisR. Roberts教授发现:他汀类降脂药,可以大幅度降低肝外胆管癌的发生风险。通过对394名合并高脂血症的胆管癌患者和与之基线特征配比好的788名合并高脂血症却没有得胆管癌的患者,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团队发现,使用他汀类降脂药能显著地降低胆管癌的风险。 事实上,788名有高脂血症却没有得胆管癌的病人里,有51%的人常规吃他汀类降脂药;而394名有高脂血症且得了胆管癌的病人里,只有19%的人常规吃他汀类降脂药——经严谨的统计学换算,可以发现对于高脂血症的人,常规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可以降低70%左右的罹患胆管癌的风险。 而他汀类药物,之所以可能协助抗癌,其实已经有众多研究了,Roberts教授团队特意制作了一幅精美的图片,汇总了这些可能的抗癌机制,不过由于内容太过于专业,本文将配图截取放在下面,供医药专业人士和学有余力的病友们欣赏,但不做进一步展开。 参考文献[1]. Renin-angiotensininhibitors were associated with improving outcome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primary hypertension after hepatectomy.Ann Transl Med 2019;7(23):739[2]. TherapeuticTargeting of Cancer Stem Cells in HumanGlioblastoma by Manipulating theRenin-Angiotensin System.Cells2019, 8, 1364; doi:10.3390/cells8111364[3]. Effectof Statins on the Risk of 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