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是肿瘤的亲历者,
如果你不是与肿瘤缠斗了无数个日夜的肿瘤科医生——
很庆幸,你可能没办法体会到面对疾病刻入骨髓的无奈感。这种无奈关乎生死,它是人类与癌症斗争了四千年仍未取得最终胜利所带来的阵痛。
当然,这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你同样无法体会,当某个医学研究取得重要成果时,那一刻热血上涌的激动与热泪盈眶。
肿瘤医生每迈出的一小步,都是患者生命走出的一大步。
以这样的标准来看,2019年4月,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的年会上,一项针对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让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注定是世界范围内肺癌治疗的高光时刻。
而它的主讲人——上海胸科医院的陆舜教授和他带来的靶向药物沃利替尼,也将彻底改写中国的肺癌治疗规范,为MET突变的肺癌患者就这么闯出一条路来。
陆教授是AACR上首批亮相的中国面孔,看完这篇故事,相信你也会对这位看起来和蔼的上海男人报以最大的敬意。
1
大侠们的侠义江湖,医生们的治病救人
肿瘤医生是个特殊的职业。除了ICU科室以外,他们是经历生死最多的一群人。在行内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肿瘤医生没有长久的朋友”,让他们似乎蒙上了一层冷酷的面纱。
但当你真正接触到这个群体,又会发现其实他们是最有血有肉的一群人。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伊始,中国的肿瘤医疗真正开始发展,逐渐走上“快车道”。孙燕院士、廖美琳教授等一批肿瘤学泰斗级人物为中国肿瘤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他们的光辉下,如今中国肿瘤学的顶梁柱们也已成长起来:吴一龙教授、李进教授、石远凯教授、陆舜教授、周彩存教授、秦叔逵教授、沈琳教授、徐兵河教授、郭军教授……在一串串炫目的头衔下面,是他们的侠义江湖,是他们治病救人的医学精神。
吴一龙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这个总是笑眯眯的广东人曾担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长,他牵头制定的首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颠覆了全世界的指南形式,不再千篇一律的罗列目前最好的治疗方式,而是针对性地提供中国不同地区的患者能接受的、益处最大的治疗方案,这其中包括经济上的、身体上的、心理上的和所在地区局限性的等。
这一切都来源于吴一龙人文关怀的情结。“理性和关怀是医学最最重要的支撑,缺少了任何一个,医学都无法真正飞翔。”吴一龙如是说。
所以,做吴一龙的病人,治疗的体验与效果都是最棒的。
吴一龙教授
周彩存教授,上海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上海肺癌学术带头人之一。2008年,他曾经牵头一项名为OPTIMAL的临床试验,研究中国肺癌患者的分子标记物精准治疗情况。这项研究全国共有23个研究中心参与,通过全国范围内的协作,要从所有肺癌患者中,挑选出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分组进行治疗,观察最终的疗效。
调动这么多的资源做这么麻烦的事,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做,再困难也得做,这个时代不这么做怎么行!”吴一龙教授在启动会上给予了非常坚定、强有力的支持。
肺癌界的著名教授,如北京的王洁教授,天津的王长利教授,上海的陆舜教授,广州的张力、尤长宣教授,江苏的冯继峰教授,黑龙江的陈公琰教授等也都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很多重要的工作。
终于,这群中国医生们仅仅用了11个月就跑到终点,而相同的临床研究,提前起跑的欧洲和日本,都落在了后面,分别花了四年和三年的时间。而这篇临床研究所发表的论文,成为了迄今为止中国医生发表的肺癌临床文章中影响因子最高且被引用最高的论文之一。
周彩存教授
郭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全国黑色素瘤学科带头人。这位酷爱骑行、滑雪与美食的内蒙古“黑老大”,在2010年的ASCO的年会上和不少黑色素瘤医生们一块抱头痛哭,因为这一年的ASCO年会,黑色素瘤终于迎来了重要的历史性突破。
郭军教授自己,也因为不服输的个性,以黑色素瘤领域取得的成功站上了2011年的ASCO讲台,向世界发出了中国声音。
郭军教授
再回到我们今天的主角陆舜教授和他带来的沃利替尼——
陆舜教授是肺癌泰斗廖美琳唯一一个“关门弟子”。1994年,陆舜开始跟随廖老师学习肿瘤学,在老师的教导下,一步步成长为今天名满天下的肺癌专家。
在上海,很多肺癌医生都会给患者推荐陆舜教授:去找陆舜看看吧,如果他没有办法,那就是真的没办法了。
2006年,上海胸科医院成立肿瘤科,陆舜教授担任起科室主任的角色。这一当,就超过了十年时间,在他领导下的上海胸科医院肿瘤科,短短时间便从一个新生的科室成长为一个年手术3000余台,SCI分数稳定50分的临床、科研强科。
而陆舜教授的另一层身份,是抗肿瘤临床新药的研究带头人。
陆舜教授
人类与肿瘤的抗争史,也是一部新药研发史,随着近几年来抗肿瘤新药的不断迭新,无论是数款重要的靶向药,还是风头正劲的免疫治疗,这些药物在中国的临床试验,都少不了陆舜教授的影子。
能证明一种新的药物能够给病人带来好处,然后帮助药物上市让更多患者收益,陆舜教授担当起了一名医生治病救人的全部责任。
国产新药的研发一直是我国的软肋,在陆舜的见证下,这个“软肋”已经日趋“强壮”。近几年,几个里程碑式国产药物的临床研究,陆舜教授都是主要研究者或参与者,亲手推动了这些药物的上市。
而陆舜教授与沃利替尼在AACR年会中的惊艳登场,则成为了国产抗肿瘤药物的高光时刻。
2
沃利替尼闪耀世界舞台
伴随着满堂喝彩,陆舜教授在AACR(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中关于沃利替尼治疗MET外显子14跳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结果分享完毕。这一研究,在肿瘤罕见突变领域拼上了重要的一块拼图。这一刻,中国声音响彻世界。
MET突变是肺癌患者最常见的罕见突变之一。临床中约有1%-3%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在MET突变。然而即便是罕见突变,EGFR20号突变、RET、ROS1、HER2等罕见突变都已具备对应的靶向药物,只有MET突变,在临床中始终没有有效的靶向药物。
直到沃利替尼临床试验的成功。沃利替尼是由和记黄埔医药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强效、口服的MET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临床设计如下:
● 样本数量:本次临床共入组患者41名。其中16名为肺肉瘤样癌患者,25名为其他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这其中,17名患者接受的是沃利替尼一线治疗。
● 临床疗效:经过评估,31名疗效可评估的患者最佳疗效情况如下:
即在临床中,MET外显子14跳变的患者控制率超90%,客观缓解率为54.8%。这个数据对于肺癌患者而言,已经可以说是十分优异的疗效了。
● 副作用:临床试验中,参与者大部分副作用为1-2级副作用,主要表现在恶心、转氨酶升高、水肿、呕吐等方面。而3级以上的严重副作用发生率为31.7%,处在可控范围内。
对于所有MET14外显子跳变的肺癌患者而言,沃利替尼临床的成功无异于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我们也希望临床试验能继续完善,早日让存在MET跳变的肺癌患者补齐最重要的一块拼图,实现靶向的精准治疗。
我们也希望有更多肿瘤科医生,鼓足探索的力量与勇气,真正把肺癌这一顽疾变为慢性病。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