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与非感染性炎症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有专家把肿瘤比喻为“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或者比喻为“抗生素杀不灭的炎症”。
因此,一直以来,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都在尝试用阿司匹林、西乐葆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英文缩写:NSAIDS),预防和治疗癌症。近年来,相关的成功案例颇多。今天,笔者给大家总结一下。
1
最新研究:NSAIDS大幅
延长PIK3CA突变癌友的生存期
半个月前,免疫学顶级学术杂志JEM发表了一篇美国匹斯堡大学医学院Jennifer R. Grandis教授领衔的重磅研究成果。
一项入组了266名头颈部鳞癌患者的转化医学研究,仔细分析了患者的分期、治疗经过、生存期、基因突变情况以及患者日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频率。他们把人群分成3组,一组是每周至少使用NSAIDS(如阿司匹林、西乐葆、舒林酸等)2天以上(常规使用组),一组是从来不用(从不使用组),一组是介于两组之间(偶尔使用组)。三组之间,其他各方面因素大致均衡。
中位随访40个月,整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6个月。在PIK3CA突变的患者中,常规使用NSAIDS的患者,相比于从不使用组,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翻了近3倍,从25%提高到了72%,5年生存率从45%提高到了78%;而在PIK3CA野生的患者中,使用NSAIDS与否不影响生存期。
2012年,NEJM杂志也发表了一项类似的研究:PIK3CA突变的结直肠癌病友,确诊后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82%的死亡风险;而对于PIK3CA基因野生型的病友,阿司匹林似乎是无用的。
2
除了PIK3CA突变,
还有其他预测疗效的指标
1)COX-2表达:2009年8月,JAMA杂志发表了一项针对1279名早中期结直肠癌患者,平均随访11.8年的结果:相比于不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长期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29%的死亡风险;对于那些,在确诊癌症前没有规律吃阿司匹林的病友,得病以后才开始吃,可以降低47%的死亡风险。此外,这样研究还发现,对于那些COX-2高表达的病人,阿司匹林可降低61%的死亡风险;而对于COX-2低表达或者阴性的病人,阿司匹林是没用的。
2)PD-L1表达:2017年4月,JCO杂志发表了一项617例患者的中等规模的研究:PD-L1低表达或者阴性的晚期肠癌病友,口服阿司匹林,可降低84%的死亡风险;但是PD-L1高表达的病友,口服阿司匹林似乎是无效的。
3)BRAF突变:2013年6月,JAMA杂志发表了一项有趣的研究:每天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能降低的是BRAF突变野生型的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平均能降低27%;但是,并不能降低BRAF突变型的结直肠癌的发生率。
3
高危人群,
用于预防肠癌,也有效果
2010年11月,Lancet杂志发表了一项针对5个大型国际临床试验,共计14033名志愿者随访时间超过20年的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每天口服75mg-300mg的阿司匹林,可以降低24%的结肠癌发病风险,可以降低35%的结肠癌死亡风险。
2012年4月,这个研究小组又在Lancet杂志就这个话题发表了两篇重磅文章: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结直肠癌36%的远处转移的风险,从而降低死亡率;此外,低剂量阿司匹林还可以降低短期内的结直肠癌发生率(3年的发生率降低24%)和死亡率。
此后,于此类似的研究,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死亡率。因此,2016年,美国的预防医学会组织专家,专门把目前已有的所有专家们认为可靠的研究数据汇总在一起,做了一次彻底的分析,结果显示:103787名志愿者的数据,服用阿司匹林与否,总的癌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似乎差别不大;但是,长期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33%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可以降低40%的结直肠癌死亡风险;阿司匹林的获益,在病人服药开始后的10至20年才开始显现。
随后,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根据上述数据,做出了最终的推荐指南:10年心血管风险≥10%且无出血风险增加的50岁至69岁人群,应考虑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血管病和结直肠癌——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明确证实服用某种化合物或者药品,可以预防癌症。
4
是药三分毒:
要警惕出血等副作用
阿司匹林、西乐葆等NSAIDS具有一定的抗癌、防癌的效果,但是是药三分毒,也要权衡副作用。有如下情况的病友,是禁用或者慎用的:
● 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或近期胃肠道出血者
● 对阿司匹林或其他NSAlDs过敏者
● 肝肾功能不全者,有慢性肝脏或甚至衰竭风险者
● 严重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参考文献:
1. Use of 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 drugs predicts improved patient survival for PIK3CAalteredhead and neck cancer.J. Exp. Med. 2019. https://doi.org/10.1084/jem.20181936
2. Chan AT, Ogino S, FuchsCS. Aspirin use and survival after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JAMA. 2009Aug 12;302(6):649-58
3. Liao X, Lochhead P,Nishihara R, et al. Aspirin use, tumor PIK3CA mutation, and colorectal-cancersurvival. N Engl J Med. 2012 Oct 25;367(17):1596-606
4. Bains SJ, Mahic M1,Myklebust TÅ, et al. Aspirin As Secondary Prevention in Patients WithColorectal Cancer: An Unselected Population-Based Study. J Clin Oncol. 2016 Jul20;34(21):2501-8
5. Downer MK, Allard CB2,Preston MA, et al. Regular Aspirin Use and the Risk of Lethal Prostate Cancerin the Physicians’ Health Study. Eur Urol. 2017 Feb 8. pii:S0302-2838(17)30069-6
6. Choe KS, Cowan JE, ChanJM, et al. Aspirin use and the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mortality in men treatedwith prostatectomy or radiotherapy. J Clin Oncol. 2012 Oct 1;30(28):3540-4
7. Holmes MD, Chen WY, Li L,Hertzmark E, Spiegelman D, Hankinson SE. Aspirin intake and survival afterbreast cancer. J Clin Oncol. 2010 Mar 20;28(9):1467-72.
8. Rothwell PM, Wilson M,Elwin CE, et al. Long-term effect of aspirin on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ndmortality: 20-year follow-up of five randomised trials. Lancet. 2010 Nov20;376(9754):1741-50
9. Rothwell PM, Wilson M,Price JF, Belch JF, Meade TW, Mehta Z. Effect of daily aspirin on risk ofcancer metastasis: a study of incident cancers during randomised controlledtrials. Lancet. 2012 Apr 28;379(9826):1591-601
10. Rothwell PM, Price JF,Fowkes FG, Zanchetti A, et al. Short-term effects of daily aspirin on cancerincidence, mortality, and non-vascular death: analysis of the time course ofrisks and benefits in 51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Lancet. 2012 Apr28;379(9826):1602-12.
11. Nishihara R, Lochhead P,Kuchiba A, et al. Aspirin use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according to BRAFmutation status. JAMA. 2013 Jun 26;309(24):2563-71.
12. Chubak J, Whitlock EP,Williams SB, et al. Aspirin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 Incidence andMortality: Systematic Evidence Reviews for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Force. Ann Intern Med. 2016 Jun 21;164(12):814-25.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