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肿瘤精准治疗的不断推进,基因检测作为其伴随产物也不断深入人心,在国内一二线城市甚至部分经济发达的三四线城市,厚厚的基因检测报告已经普及到人手一本,甚至是一人数本。
○ 根据基因检测,匹配合适的靶向药。
○ 根据基因检测,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副作用、以及是否会爆发进展。
○ 根据基因检测,预测化疗药的副作用。
○ 根据基因检测,协助判断肿瘤是否可遗传。
○ 根据基因检测,协助若干复杂肿瘤的诊断,比如肉瘤。
……
基因检测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基因检测的报告越来越厚实,甚至不少体检机构已经将基因检测纳入所谓的“防癌筛查”——一派花团锦簇、欣欣向荣之际。笔者要提醒大家注意一点:基因检测非常复杂,选择什么样的基因检测、结果如何解读,都需要咨询专业医生,而不是自己瞎琢磨——自己瞎琢磨,轻者被不法商家骗去钱财,中者因为错误解读报告无端忧愁,重者因为错误用药丧失性命。
为什么说基因检测、基因突变非常复杂呢?咚咚癌友圈曾经发表过一篇深入浅出、生动全面的科普文章,强烈建议大家温习:同一个基因,不同的靶向药:你吃对了么?
在上述文章中,作者解释了:
○ 为什么不同基因,含义不同;
○ 为什么同一个基因,不同位置的突变,含义不同;
○ 为什么同一个基因,同一个位置,不同类型的突变,含义不同;
○ 为什么同一个基因,同一个位置,同一种类型的一模一样的突变,在不同的肿瘤里,含义不同
……
今天,笔者要告诉大家一个更加震惊的新发现:同一个基因、同一个位置、同一个类型的业内公认的致癌突变,不一定仅仅出现在癌症病人身上——健康人的正常组织里,也有大量的同样的致癌突变,甚至部分突变的含量/丰度比病人身上还要高!
2018年10月中旬,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的科学家,获得了9位年龄在20-75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的食管上皮标本。9位志愿者一共贡献了844份正常食管上皮标本,每一份标本都不大,大约2mm2左右。上述9位志愿者,经过严格的体检,均没有得食管癌或者其他慢性食管疾病,其中4位患者有吸烟史。844份样本,经过多位资深的病理学教授检查,均没有发现任何癌细胞。
一句话:9位志愿者都是健康人,他们身上提供的844份食管上皮标本,千真万确都是正常组织,不是什么肿瘤组织,里面没有癌细胞。
接下来,研究人员对上述844份标本均进行了基因检测,第一步测的是74个最常见的癌基因,每一份标本平均检测了870遍(以保证足够的准确性)。结果显示:844份标本中,一共发现了6935个致癌基因相关的突变,平均一份标本有8-9个致癌基因相关的突变。一份标本虽然只有2 mm2,但是也包含成千上万个细胞,因为细胞很小很小嘛。经过科学测算,平均每份标本里,大约1%左右的细胞携带有致癌基因突变。
而且,不出意外地,年龄越大的志愿者,携带的突变越多。如果拓展到全基因组,把所有致癌突变和非致癌突变全部算上,二三十岁的小伙子,平均每个细胞携带数百个突变;而七八十岁的老人,平均每个细胞携带一两千个突变。那么,问题来了:
1 一个正常人,如果接受所谓的“防癌体检“基因检测,发现了基因突变,那么这个人一定有问题么?
答案显而易见了吧。不一定有问题,甚至可以反过来说,一个正常人拿标本去做基因检测,居然没测出几个基因突变,那才证明有问题——你不会遇到了假的体检机构,瞎糊弄的吧。上文说了,一个正常人正常的细胞里,平均有数百个基因突变呢,你一个都没有?修仙成佛了!
2 一个正常人,如果接受所谓的“防癌体检“基因检测,发现了致癌基因相关突变,那么这个人一定有问题么?
答案同样显而易见。不一定有问题。上文已经提及一块2mm2的正常食管上皮,只是检测74个致癌基因相关的突变,每一份标本都能平均发现8-9个突变。如果把常见的两百多个癌基因全部测一遍,那么几乎每个正常人提供的组织或血液标本里,只要测试的深度和精度够,都可以发现几个甚至十几个致癌突变。
3 一个正常人,如果接受所谓的“防癌体检“基因检测,发现了致癌基因相关突变,而且某个或某几个致癌突变的浓度/丰度/比例还特别高;那么,这个人一定有问题么?
这个问题,原本很难回答。在正常人的标本中找到若干致癌基因相关的突变,无需大惊小怪。但是如果这个致癌基因突变的浓度、丰度非常高,是不是一定很危险呢?英国专家这项研究再一次给我们提了一个醒。
这一次检测的844份标本中,一共发现了14个高频出现的致癌基因相关突变,其中发生频率最高的是一个叫做NOTCH1的基因。这个基因在白血病中是一个著名的癌基因,在实体瘤中是一个著名的抑癌基因。9个病人提供的844份标本中,一共检测到了2055个NOTCH1基因不同位点、不同形式的突变;平均而言,每个志愿者的正常食管上皮中25%-42%的细胞都有NOTCH1基因突变;在6个中老年志愿者的正常食管上皮中,30%-80%的细胞都携带有NOTCH1基因突变——一个健康人正常组织中,居然最高80%的细胞都有致癌基因相关的突变。这个比例已经高的逆天了。
反过来说,假如某人去体检,即使在他的标本里,发现了一个频率为30%或者70%的致癌基因突变,也未必说明他一定得了癌症。
不仅是在食管上皮,在正常皮肤、子宫内膜、肠道上皮、肺组织等人体众多组织中,均发现了类似的现象——健康人、正常组织中也含有大量基因突变,其中不少还是致癌突变。但是,这些人生活的很健康,没有得癌,而且很可能一辈子未必会得癌——有致癌基因突变,不等于一定会得癌!
因此,即使在防癌体检所做的基因检测里,发现了致癌突变,即使是高频、高丰度突变,也不能说明问题——那么,通过基因检测来筛查癌症到底有多大意义?当然,也不能一棒子打死也有极少数的基因突变被证实跟肿瘤发生有关系,比如BRCA1/2突变跟乳腺癌的发生,详情参考:美丽人生从基因健康开始:BRCA与防癌筛查
综上所述,基因检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如何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一款合适的基因检测产品,如何根据基因检测的报告,决定一个对症的治疗方案,都需要有专家的参与。千万不可,自作主张,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
参考文献:
1. Somatic mutant clones colonize the human esophagus with age. Martincorena et al, Science
10.1126/science.aau3879 (2018).
2. Cancer-associated mutations in endometriosis without cancer. N. Engl. J. Med. 376, 1835–1848 (2017)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