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K药)治疗肺癌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1]:
那么在多原发肿瘤的治疗方面,PD-1又能起到怎样的效果呢?
近日,来自日本的Nozawa Y等人首次报道了1例PD-1单抗成功“治愈”肺鳞状细胞癌并发乙状结肠腺癌的病例[2],为双原发甚至多原发肿瘤患者应用PD-1提供参考。
患者是一名70岁的老年男性,有多年的吸烟史,因结肠癌和右胸疼痛入院:
结肠镜活检:发现乙状结肠中存在鲍曼Ⅲ型肿瘤,病理活检表现为分化良好的腺癌,存在不清晰的肿瘤坏死细胞和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可以看到CD3+和CD8+淋巴细胞很少,PDL-L1表达也几乎没有。
PET-CT:显示右肺下叶边缘存在实体病灶(最大直径47毫米),且观察到FDG蓄积,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11.4。此外,研究人员还观察到一些纵隔淋巴结肿大,最大标准摄取值为9.8,右侧胸膜存在许多结节样结构,提示病人存在胸膜播散和右胸腔积液。而在乙状结肠中也存在FDG积聚,最大标准摄取值为12.4。
胸部穿刺活检:发现是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90-100%表达PD-L1。
肿瘤血清标志物:患者的血清鳞状细胞癌(SCC)抗原很高(6ng/mL,正常范围<1.4ng/ml),癌胚抗原(CEA)则正常(<5.0ng/mL)。
结合以上结果,病人肺癌的最终的临床分期确定为cT2bN3M1a,晚期了,而且肿瘤不小,差不多5厘米。
PD-L1表达接近100%,而且肺鳞也基本没有基因突变的顾虑,不用PD-1治疗是不可能的,所以患者开始使用帕博利珠单抗(200mg)进行治疗,持续了一个疗程。
用药2周后,病人出现了下肢的皮疹(3级)和肝功能不全(1级),为了控制不良反应,患者接受了泼尼松(1mg/kg/天)治疗。在系统性的使用泼尼松13天后,所有不良反应都降低到了1级。
用药34天后,CT检查显示,患者的胸腔积液减少,肿瘤大小从47减少到22.4毫米,血清SCC抗原水平也恢复到了正常范围内(0.9 ng/ml)。
另一方面,患者身上还有一个肠道肿瘤呢。用药62天时,患者接受了腹腔镜乙状结肠切除术。术后标本显示,患者存在1.5cm左右大小的息肉和一个最大直径6.5cm的环状溃疡性肿瘤。
在侵袭性肿瘤组织的边缘,研究人发现了大量的CD3+、CD8+淋巴细胞的浸润和大量的细胞毒性分子。
可能是术前PD-1的使用,让这些淋巴细胞大量聚集。
在术后的9个月中,病人一直继续使用帕博利珠单抗进行治疗,肺癌病情一直得到稳定的控制,且结肠癌也没有复发或转移。
本次案例报道首次揭示了帕博利珠单抗在治疗这种多器官肿瘤方面可能起到的作用,为今后此类病人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Callahan, M.K., M.A. Postow, and J.D. Wolchok, Targeting T Cell Co-receptors for Cancer Therapy. Immunity, 2016. 44(5): p. 1069.
[2] Nozawa, Y., et al., Immunotherapy for pulmon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colon carcinoma with pembrolizumab: A case report. Medicine (Baltimore), 2018. 97(19): p. e0718.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