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阵子,总能从朋友圈或是网上看到各种关于“致癌”的信息,其中尤以食物居多: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火腿为一类致癌物!
红肉致癌,吃白肉更健康!
明火烧烤下的“串” 竟是致癌大户
……
对此,有网友表示:吃这些,是慢性自杀;不吃这些,你还是直接杀了我吧……
了解关于「致癌物」的2个真相
1、「致癌物」都是不安全的吗?
每当看到有关「致癌物」的文章,总会给大家带来一些恐慌,但微医君要友情提醒一下:别慌,先看看里面是否写明了致癌物所属的类别。
成立于1965年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一直在进行确定致癌物的工作,目前IARC将各类致癌物基于证据的强度分成了4类(5个等级)。
1类致癌物有充分证据证明对人类有致癌作用。
2A类致癌物致癌的可能性较高,有充分的动物实验证据,但是人类证据有限。
2B类致癌物致癌的可能性较低,不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人群研究的证据都还比较有限。
3类致癌物根据现有的证据,对人的致癌性尚无法分类。
4类致癌物很可能对人不致癌。
了解了这个分类以后,大家就明白了,只有1类和2A类致癌物才是我们应该引起重视且尽可能避免。
对于2B类致癌物,可适当注意,但不必过于紧张(手机辐射就属于此类)。至于3类和4类致癌物,则基本可以放心(如咖啡因、食用色素、胆固醇、糖精等)。
2、接触「致癌物」一定会得癌症吗?
烟草和酒精,无疑是1类致癌物,但微医君敢打赌,一定有人会说“我认识XXX又抽烟又喝酒的,没得癌症啊”。所以,致癌物和癌症之间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关系?
简单点来说,致癌物进入人体,经过代谢激活会对基因造成损伤。但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你激活了,他可能就没激活,这是基因的多态性造成的。
即便基因受到损伤了,人体内的细胞修复系统也会开始运作,有些人细胞修复能力比较强,没事儿;可有些人细胞修复能力比较弱,这就可能受到影响了。我们很难确保自己就是那个运气好的、基因强大的人,所以你确定要去赌一把自己的运气?
确实,接触致癌物并不一定会得癌症,但一定会增加患癌风险。也许,你看到了几个抽了一辈子烟,喝了一辈子酒,却没得肺癌、肝癌的人,但你没看到医院肿瘤科、呼吸科、消化科更多的慢阻肺、肺癌、酒精性肝硬化的患者。
生活中常见的「致癌物」有哪些?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每年都会更新致癌物的信息,光1类致癌物就有一百多种。为了方便大家查看,微医君这里主要整理了大家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且被诟病较多的1类和2A类致癌物(以食物居多),希望大家以后再看到有关食物致癌的传言时,可以更理智地看待。
最后的一点小建议~
尽管老生常谈,但预防癌症最常见的方法依然是:远离1类和2A类致癌物,适度锻炼控制体重,均衡饮食。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