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类型,每年新发肺癌患者近80万。更严重的是,约60%~80%的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这些患者只能采取全身治疗措施,以延长生存期为目标。
目前,晚期肺癌患者可以使用靶向药、免疫治疗药物和化疗等,其中,大部分患者或早或晚都会使用化疗药,即使前期使用了靶向药或者免疫治疗药物。大多数人都知道化疗,但是肺癌常用的化疗药物到底有哪些,各药物会带来什么样的副作用,很多人都并没有系统的认识。
铂类药物可以说是肺癌治疗最重要的药物之一了,铂类药物包含了一代顺铂、二代的卡铂、奈达铂以及三代的洛铂等,铂类药物对于肺癌治疗的贡献至关重要,NCCN等指南都将含铂双药化疗作为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每种铂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不相同,顺铂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肾毒性和耳毒性;目前解决顺铂肾毒性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水化,即输注一定量的液体,以期减少顺铂对肾脏的毒性作用。与顺铂相比,卡铂几乎没有肾毒性,耳毒性也显著减轻,引起的呕吐更少,但卡铂的主要副作用是骨髓抑制,主要为血小板板减少明显。奈达铂不良反应也主要为骨髓抑制。洛铂毒性与卡铂类似,与顺铂无交叉耐药。
1967年美国化学家首先从太平洋紫杉树皮中提取出来具有独特抗癌活性的紫杉醇。作为从短叶紫杉中提取或半合成的一种抗癌药,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或二线治疗药物,其副作用主要为可致骨髓抑制,过敏性反应,低血压或心动过缓,周围神经病变,关节痛、肌痛、脱发,胃肠道的反应。一般会通过预处理减少不良反应,同样也为减少传统紫杉醇的副作用,现已出现改良后的紫杉醇,即紫杉醇脂质体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两者都是改进了药物结构,以达到减少药物副作用的目的。但目前来说紫杉醇脂质体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价格较为昂贵。
多西他赛又可称为多西紫杉醇,名字中有个紫杉醇,说明了其与紫杉醇的作用机制是相似的,多西他赛是在紫杉醇的基础上开发的第2代紫杉烷类半合成类抗肿瘤药,联合顺铂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药物,单药适用于既往接受一线化疗后出现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多西他赛同样有致过敏反应的副作用,一般也需要通过地塞米松进行预处理,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需中断治疗,停止滴注并作相应处理。液体潴留则是多西他赛独特的不良反应,尤其在用药4周期后常见,应预防用药。
是一种新型经典抗叶酸剂,其抗肿瘤活性可能是由于其多聚谷氨酸化代谢物同时和多重抑制几种关键的叶酸需要酶。与顺铂联合,适用于局部晚期或者转移性非鳞状细胞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化疗。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心动过速,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脱水,胸痛,荨麻疹,心律失常,结膜炎,腹痛,神经障碍,肌酐升高,运动神经元病,肾衰竭。输注吉西他滨前需要用地塞米松抗过敏,以及需要口服叶酸片或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片以降低毒副反应。
吉西他滨为一种新的胞嘧啶核苷衍生物。和阿糖胞苷一样,进入人体内后由脱氧胞嘧啶激酶活化,由胞嘧啶核苷脱氨酶代谢。吉西他滨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是骨髓抑制,对中性粒细胞的和血小板均较常见。另外,吉西他滨还可引起轻到中度的消化系统反应,如便秘、腹泻、口腔炎等。此外,还可引起发热、皮疹、和流感样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蛋白尿、血尿、肝肾功能异常和呼吸困难。
长春瑞滨又称为去甲长春花碱,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三代化疗药,联合铂类同样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选择,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多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少见,神经毒性也是其毒副反应之一,表现为腱反射减低。
依托泊苷为小细胞肺癌的化疗药物,是一种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是小细胞肺癌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其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主要为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多发生在用药后7至14 日,20日左右后恢复正常。以及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口腔炎等消化道反应,也可发生脱发。若静脉滴注过速(<30分钟),可有低血压,喉痉挛等过敏反应。
伊立替康也是小细胞肺癌的化疗药物,与依托泊苷一样,联合顺铂也可作为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药物,其对患者的消化系统造成较大影响,大部分患者用药之后会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反酸、消化不良等症状,而且很多患者还会有迟发性腹泻,腹泻的发生处理不及时会导致病人脱水,电解质失衡,严重者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肺癌的治疗常常离不开化疗,化疗占据了肺癌治疗的半壁江山,肺癌患者了解相关化疗药物及其毒性可以做到发生时更加游刃有余,以下是非小细胞肺癌常用一线化疗方案:



“以上信息仅供您参考。如有任何问题,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参考文献:
[1].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19)
[2]. 美国NCCN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南(2019)
CN-7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