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肿瘤时间
写在前面:
2. 抗肿瘤药物的致恶心呕吐风险
-
高度致吐风险:急性呕吐发生率>90%,常见的有含蒽环类、环磷酰胺的联合方案,顺铂,卡铂 AUC ≥ 4,表柔比星>90 mg/m2 等;
-
中度致吐风险:急性呕吐发生率 30%-90%,如三氧化二砷、阿扎胞苷、苯达莫司汀、白消安、卡铂 AUC<4 等;
-
低度致吐风险:急性呕吐发生率 10%-30%,如吉西他滨、米托蒽醌、多西他赛、依托泊苷、高三尖杉酯碱、紫杉醇、培美曲塞、本妥昔单抗等;
-
轻微致吐风险:急性呕吐发生率<10%,如硼替佐米、地西他滨、达雷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利妥昔单抗、博来霉素、氟达拉滨等。
3. 影响抗肿瘤药物致恶心呕吐的其他因素

-
止吐药需在每次抗肿瘤药物开始前使用,并覆盖整个风险期
-
高度致吐方案导致恶心/呕吐的风险在每次抗肿瘤药物结束后持续至少 3 天
-
中度致吐方案导致恶心/呕吐的风险在每次抗肿瘤药物结束后持续至少 2 天
-
接受多日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患者面临急性和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双重风险,抗肿瘤药物首日后急性和延迟性恶心呕吐重叠
2. 根据抗肿瘤药物的致吐登记选择致吐预防方案
结合患者自身因素和之前致吐措施的疗效
-
对于多药联合方案,止吐方案的选择基于止吐风险最高的药物
-
根据给药环境(住院或门诊)优选给药路径(口服、注射、透皮贴)和给药间隔,接受多天抗肿瘤治疗方案患者尤其需要考虑
-
关注患者对止吐药物的耐受性、依从性及个体风险因素 -
接受多天抗肿瘤治疗方案患者尤其需要考虑
(1)单日静脉注射抗肿瘤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预防策略(5-HT3RA, NK-1RA)




2. 放疗相关恶心呕吐的预防策略


3. 同步放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的预防
-
首先要以致吐风险最强的因素制定预防方案
-
其次,可参考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预防方案
-
另外,研究显示福沙匹坦 150 mg d1+帕洛诺司琼 0.25 mg d1+ 地塞米松 d1-4 的三联方案可预防含每周一次顺铂放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
-
增加不同作用机制的止吐药物,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多种作用机制药物联合使用;
-
根据计划按时连续使用止吐药物,而非按需给药;
-
考虑通过静脉、皮下/肌肉注射或直肠给药等非口服途径给药;
-
适当补充水分及电解质,注意监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下一周期化疗时重新充分评估患者的呕吐风险,关注可能导致本周期治疗时爆发性呕吐的各种因素,如脑转移、肿瘤导致的消化道梗阻或其他胃肠道异常、电解质紊乱、其他合并症及用药;
-
考虑下一治疗周期加强预防,增加不同机制药物。

5. 预防失败后止吐方案的调整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