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就如同一场梦魇笼罩在癌症患者的身边,让患者们无所适从。
1
药物烧
部分抗癌药物会直接引起患者发烧,称为药物烧。药物烧的特点非常明显,通常在用药后的一天内就会出现,表现为患者出现怕冷、寒战,继而发烧,体温可达38℃-40℃,给予物理降温、解烧镇痛药处理后多可缓解,严重者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2
“癌烧”
第二种癌症患者最常见的发烧症状被称作“癌烧”,也是我们最为束手无策的一种发烧类型。这是因为肿瘤坏死释放一些抗原物质而引起发烧,这种发烧多数在下午时较为明显,患者体温在38℃左右,部分达到39℃,可出现持续高烧不退,使用退烧药物体温可暂时恢复正常,但药效过后仍会反复发烧。一旦出现此类发烧,意味着病情进入了持续发展阶段,只有控制肿瘤后才能退烧。(注意,这里非常重要,是后文的重点)
3
感染烧
感染烧是癌症患者们最不愿意见到的发烧类型。由于癌症患者免疫力低下,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有感染的情况发生。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原因外,癌症患者们可能面临的发烧情况还有很多种,每一次发烧的来临,都意味着患者们将要迎来一次挑战。
这样听起来,发烧似乎就是人体内的一只“过街老鼠”,特别对于癌症患者而言,是千方百计要避免出现这个问题的。
真的如此吗?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给癌症患者带来危机的发烧,有时反而能给患者们带来免疫治疗中的机遇!
事实上,发烧是人体的一种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通俗说来,发烧能够调动人体“沉睡”的免疫大军,直接抑制感染病原体的增殖,同时促进适应性免疫T细胞迁移至感染部位,分化为效应T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因子抑制感染及其他症状的发展。
抛开这些复杂的医学术语,一句话总结就是:发烧能够帮助提升人体免疫效应,更好的应对感染及癌症等疾病症状。再简单一点来说,发烧能够帮助人体消灭癌细胞!
这个看似简单的结论,实际上科学家们花了不少精力才搞清楚其中的原理。近日,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所的Erika L. Pearce教授的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PNAS》中发布了一篇论文,证实了发烧将增强CD8+效应T细胞的线粒体质量和代谢活动,上调线粒体翻译能力,从而使这类细胞的抗肿瘤能力显著增强。
复杂的研究过程我们就不再赘述了。研究人员在临床研究中进行了一次验证:将39℃(发烧状态)的小鼠免疫细胞与37℃(正常状态)的小鼠免疫细胞同样注入患了白血病的不同小鼠体内,结果发现接受39℃(发烧状态)免疫细胞注射的白血病小鼠生存率显著提高。给这个实验结果为临床结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