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最大的改变是将过去的一些高危因素和分子病理学特征写进了分期。
更新的分期定义如下:
I期
(IA1):非侵袭性组织学类型的子宫内膜癌局限于息肉或局限于子宫内膜;
(IA2) 子宫内膜的非侵袭性组织学类型,涉及不到 50% 的子宫肌层,没有或局灶性淋巴管间隙侵犯 (LVSI),如 WHO 标准所定义;
(IA3) 局限于子宫的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同时伴有低级别子宫内膜样卵巢受累;
(IB) 非侵袭性组织学类型,涉及 50% 或更多的子宫肌层,无 LVSI 或局灶性 LVSI;
(IC)侵袭性组织学类型,即浆液性、高级子宫内膜样、透明细胞、癌肉瘤、未分化、混合性和其他不伴有任何子宫肌层浸润的异常类型。
II期
(IIA):浸润宫颈间质的非侵袭性组织学类型;
(IIB) 具有大量 LVSI 的非侵袭性组织学类型;
(IIC) 具有任何子宫肌层浸润的侵袭性组织学类型。
III 期
(IIIA):区分附件与子宫浆膜浸润;
(IIIB)阴道/宫旁浸润及盆腔腹膜转移;
(IIIC) 盆腔和主动脉旁淋巴结淋巴结转移的改进,包括微转移和大转移。
IV期
(IVA):局部晚期疾病浸润膀胱或直肠粘膜;
(IVB)盆腔外腹膜转移;
(IVC)远处转移。
鼓励对所有子宫内膜癌进行完整的分子分类(POLEmut、MMRd、NSMP、p53abn)。如果分子亚型已知,则通过添加用于分子分类的“m”和指示特定分子亚型的下标,将其记录在FIGO阶段中。当分子分类显示 I 期和 II 期的 p53abn 或 POLEmut 状态时,这会导致疾病的分期上调或下调(IICmp53abn 或 IAmPOLEm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