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各种化疗药物的“狂轰乱炸”,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机体造成了很大损害。其中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之一就是肝损伤。 它轻则引发肝细胞损伤、坏死,重则导致化疗周期推迟甚至中断,影响到整个肿瘤治疗的疗效。个别患者会出现更严重损伤,如急性重型肝炎和肝功能衰竭,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 化疗、靶向治疗等引起肝功能损伤的原因: 1、代谢异常引起的肝损伤,即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2、免疫介导的肝损伤,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进入体内后,激活体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系统,通过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以及免疫复合物损害肝脏,导致胆汁淤积和肝细胞坏死。 3、慢性乙肝或丙肝患者在化疗期间病毒再燃,导致肝内活动性炎性。目前化疗药物的肝损伤类型主要为肝细胞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线粒体损伤、胆汁淤积及肝血管损害等。我们统计的结果显示,可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主要为蒽环类、氟尿嘧啶类、紫杉类和铂类化疗药物。它们引起肝损伤原因多数与化疗药物剂量无关,可能主要为遗传基因差异所致。 肝功能损伤的分型:肝细胞坏死性、胆汁淤积性、混合性。区别以上三种药物性肝损害的方式为,计算 R 值:R=(ALT 实测值/ALT 正常标准值上线(ULN))/(ALP 实测值/ALP ULN)。R ≥ 5 为肝细胞性,R ≤ 2 为胆汁淤积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