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毕竟是一个大病。绝大多数肿瘤病友,会“货比三家”:咨询同一个医院相同或者不同科室的多个专家,甚至是多个医院不同科室的多个专家,极端情况下甚至见过少数病友咨询过国内外十几家顶尖医院的几十个相关专家。
但是,时不时会出现一种令病友头痛不已的局面:这些专家给出的治疗意见,常常并不相同,甚至完全不同。这可怎么办!
为何同一个病友,咨询不同的专家会给出不同的治疗意见呢?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有三点。
最常见的情况,不同的专家虽然给出的具体建议略有差异,但是治疗的原则和推荐的药物属于同一大类,这些治疗建议之间其实没有本质差异。
比如,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目前国内外专家公认的最佳方案是EGFR靶向药治疗,但是EGFR靶向药,已经上市就有:
-
第一代靶向药(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
-
第二代靶向药(阿法替尼、达可替尼);
-
第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阿美替尼)。
那么,同一个晚期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咨询多个专家后,不同专家可能基于个人偏好、对药物副作用的理解以及考虑患者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推荐的药物并不相同。
A专家推荐了厄洛替尼,B专家推荐了奥希替尼,C专家推荐了阿法替尼,乍一看似乎完全不同,但是本质上属于同一大类,而且都属于国内外治疗规范、治疗指南所认可的最佳选择,并无太剧烈的优劣之别(当然,基于最新的FLAURA研究的结果,对于经济条件允许的病友,越来越多的专家倾向于推荐首选第三代靶向药)。
如果属于这种情况,其实病友大可不必纠结,听从任何一名专家的建议,规范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另外一种,主要的可能性:对于异质性很强、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欠缺的复杂肿瘤病人,不同科室的医生基于自身专业特色以及部分临床试验结果,可能给出差异很大的治疗建议。
-
外科医生会建议先药物治疗然后开刀、或者直接开刀然后再根据情况安排放化疗;
-
放疗科医生有时候会说开刀风险大、同步放化疗然后PD-L1抗体巩固治疗疗效也很棒;
-
内科医生则更积极围绕基因检测、靶向治疗以及PD-1抑制剂免疫治疗等角度进行建议。
同一个病人,一部分医生推荐开刀,一部分医生反对开刀,一部分医生推荐了各种各样的分子检测,作为病人到底该听谁的?
这种情况,其实最佳的解决方式是组织多学科团队会诊,也就是大家常说的MDT。对于这类本身治疗决策复杂、治疗的大原则(而不仅仅是治疗选择的细节)都存在争议的病友,MDT会诊具有重大意义。
近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许剑民教授、刘天舒教授等专家为主的消化道肿瘤MDT团队,在《临床与转化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他们汇总了3740例肠癌肝转移的治疗病例,结果发现:
对于疾病复发风险评分较高或者合并其他部位转移的病人,参加过MDT讨论的病例,相比于没有参加过MDT讨论的病人,总生存期明显更长——多学科专家坐在一起,面对面详细讨论,并好患者一家充分沟通后,制定的治疗决策,可以让这类复杂肿瘤患者的死亡风险明显降低!
除了上述两种情况,不可否认也存在第三种可能性:部分基层医院的专家、或者专业不对口的专家,由于知识更新较慢,给出的建议明显落伍了。
比如,截止今日,依然有少数专家对PD-1抑制剂免疫治疗持普遍的否定态度,依然有个别专家在推荐病友接受收费的、尚无充分循证医学证据的免疫细胞回输治疗,依然有零星的专家对广泛转移的晚期实体瘤患者盲目推荐激进的介入、射频、粒子植入等局部治疗。
对于这种情况,靠谱的解决方案,大概也只能是:推荐广大肿瘤病友,尽量去正规的、专业对口的三级医院就诊。科学治疗,长期生存。
[1]. Benefitsof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strategy on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is.DOI:10.1002/ctm2.121
[2]. LordanJT, Karanjia ND, Quiney N, Fawcett WJ, Worthington TR. A 10-year study ofoutcome following hepatic resection for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 Theeffect of evaluation in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setting. Eur J Surg Oncol.2009;35(3):30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