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肿瘤时间
据 2019年10 月 9 日,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研究人员在《Enviro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指出,外卖包装可能是人体血液中 PFAS 的来源。与更多在家吃饭的人相比,吃更多外卖的人血液中 PFAS 浓度较高。
图源:微博截图
PFAS 的全称是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化合物,耐高温且不易降解,可能致癌、导致体重增加、影响生育力、儿童发育和免疫系统。
这项研究随访分析了 1 万多名参与 2003 年——2014 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的人员,参与者提供了血液样本以及食物来源详细信息。
图源:杂志截图
1
饮食是暴露于 PFAS 的主要途径
在许多食物中都发现了 PFAS,加拿大的一项市场篮子研究发现,鱼类,肉类,比萨饼和微波爆米花中都存在 PFAS。
特别是,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的研究中,鱼类和贝类的食用与血清 PFAS 浓度呈正相关。对 2007–2014 年 NHANES 数据的分析发现,鱼类和贝类食用量与血清 PFAS 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
2
食品接触材料中的PFAS
可以从包装中移出并进入食品中
研究表明,PFAS 从食品接触纸的迁移随温度升高,接触时间延长和乳化剂的存在而增加。迁移的程度是化合物特异性的,短链 PFAS 的迁移效率比长链类似物更高。
该项研究,分析了不同时间点(24 小时,7 天和 30 天以及 12 个月),随访者血清中 PFAS 浓度与快餐、饭店食物、在家食用的非餐厅食物和微波爆米花消费之间的关联。
对饮食类型和血液中 PFASs 的浓度进行分析后,微波爆米花食用量和人体血液中的 PFASs 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在家庭内烹制的食品食用量和人体血液中的 PFASs 浓度呈负相关关系,
换言之,在家用餐次数越多,人体血液中的 PFASs 浓度越低,可能是家庭用餐很少接触到防油类包装,不会影响到人体血液中PFASs 的浓度,对身体更加健康。
虽然人体有相关的代谢机制,但是某些 PFASs 仍然可以在体内保留数年。
3
国内外卖包装进化史
国内外卖餐盒主要经历三个时期:1.0「发泡餐盒时期」——2.0「PP 塑料餐盒时期」——3.0「纸质餐盒时期」。
其实,早在 2008 年发布的《塑料制品的标志》中,有明确餐盒上的数字代表不同材质的塑料,一般以数字 01 至 07 来表示。
「01」代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最常用于制作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耐热 70 摄氏度。不能装热水,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溶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同时,这种塑料制品使用超过 10 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建议喝完就丢,不要再用来作为水杯,或是储物容器,以免对健康造成危害,得不偿失。
「02」代表高密度聚乙烯(HDPE)
常用来制作盛装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的塑料容器,可耐 110℃ 的高温,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不建议作盛水用具,常因不好清洗,留下残留,从而变成细菌的温床。
「03」代表聚氯乙烯(PVC)
常用于制作建材,属于有毒塑料制品,见于雨衣、塑料膜。易产生的单分子氯乙烯和增塑剂中的有害物质,在遇到高温和油脂时容易析出,若不慎进入人体,容易致癌。故很少用于食品包装,若碰巧遇到,千万不要让它受热。
「04」代表低密度聚乙烯(LDPE)
常用来制作保鲜膜、塑料膜等,耐热性不强,在温度超过 110℃ 时会出现热熔现象,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而若包裹在食物外部同时加热,食物中的油脂更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
「05」代表聚丙烯(PP)
常用于制作微波炉专用餐盒,耐 130℃ 的高温,熔点高达 167℃,是唯一能放入微波炉中加热的材质,清洁后便可重复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微波炉餐盒,盒体以 05 号 PP(聚丙烯) 制造,但盒盖却以 06 号 PS(聚苯乙烯)) 制造,PS 透明度好,却不耐高温,所以不能同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以后加热餐盒前,别忘了先把盖子取下哟。
「06」代表聚苯乙烯(PS)
用于制造碗装泡面盒、发泡快餐盒的材质,又耐热又抗寒。但是切忌直接在微波炉中加热或盛装强酸 (如柳橙汁)、强碱性物质,因为会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物质,如聚苯乙烯 (致癌物质)。
「07」代表其他类塑料(PC)
PC 是被大量使用的一种材料,多用于制造奶瓶、太空杯等,因为含有有毒双酚 A 而备受争议。理论上,只要在制作 PC 的过程中,双酚 A 被百分之百地转化成塑料结构,则表示制品完全没有双酚 A,更谈不上释出。但没有厂家能够保证双酚 A 已被完全转化,因而在使用过程中还需有所注意。
目前国内市场上绝大部分的外卖是 05 号塑料盒和纸盒包装。
「外卖爱好者」在订餐时,在订餐时留心餐盒包装,可根据包装数字以及材质,判定商家的餐具选材,尽量选择口碑商家。
此外,热粥汤类不要在塑料餐盒中存放太长时间,要尽快食用。
参考文献:
1.Herbert P. Susmann, Laurel A,et al. Dietary Habits Related to Food Packaging and Population Exposure to PFASs,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October 2019
2.Vestergren R, Cousins I T. 12 – Human dietary exposure to 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s)[J].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 Toxic Metals in Foods, 2013:279-307.
3.None. Perfluoroalkylated substances in food: occurrence and dietary exposure[J]. EFSA Journal, 2012, 10(6).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