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是繁花盛开的季节,也容易引起俗称“鼻敏感”的过敏性鼻炎发作,打哈欠、流鼻水、鼻塞等症状均是十分常见。不过,若然这些症状持续数月甚至恶化,便有需要正视患上其他严重疾症的风险,例如慢性鼻窦炎,甚至鼻咽癌。
到底鼻咽癌与鼻敏感、慢性鼻窦炎等上呼吸道疾病是否有关联?明辨常见的鼻咽癌先兆,切勿将早期鼻咽癌先兆与一般上呼吸道疾病混淆。
一、鼻腔分泌物带血
不论是鼻咽癌、鼻敏感、鼻窦炎,鼻腔分泌物带血也是十分常见的症状,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早期鼻咽癌先兆。其实只要细心观察,找出“端倪”并不困难。鼻敏感分泌物一般以呈白色和透明状的鼻涕为主,可能带有少量血丝;鼻咽癌的分泌物则有机会呈淡黄色,更可能只有鼻血而没有鼻涕。
另外,如果当鼻涕和分泌物呈又黄又绿,则较大机会代表鼻腔或鼻窦发炎。理论上鼻咽癌也有可能导致发炎而产生深色分泌物,但此情况于临床比较少见。
二、经常鼻痛、鼻塞
由于鼻腔分泌物过多引起鼻痛、打哈欠、鼻塞,在鼻咽癌或是一般上呼吸道疾病均十分常见。
三、突然耳鸣、耳痛
由于鼻咽附近是耳鼻相通的管道,因此鼻咽癌患者可能会感到耳鸣、耳痛,尤其只集中于左右其中一边。不过,严重鼻敏感和鼻窦炎也有可能引起耳鸣。
四、颈淋巴结涨大
在鼻咽癌、鼻敏感、鼻窦炎之中,只有鼻咽癌会引起此症状,有机会是因为肿瘤由鼻咽生长至颈部淋巴位置,常见于第二期或以上的局部扩散个案
五、视物出现重影
在鼻咽癌、鼻敏感、鼻窦炎之中,只有鼻咽癌会引起此症状,也代表敲响了鼻咽癌的红色警号,肿瘤可能已经生长至接近脑的底部,影响负责控制眼睛活动的神经线,令视力受损,也有可能出现脸部麻痺、头颅骨顶部疼痛。此类症状常见于较严重的晚期鼻咽癌个案。
早期鼻咽癌先兆与一般上呼吸道疾病的症状非常相似,有的病人更向医生“投诉”鼻咽癌先兆实在太难捉摸,有时“掩饰”得像鼻敏感,有时令人误以为是天气干燥导致“擤”出鼻血。似是而非的症状泛起心理上的忧虑与不安,焦虑情绪缠绕心头,食不知味,坐立不安。
面对如此“古惑”而善于掩饰的鼻咽癌,如持续发现有任何不妥,例如鼻腔分泌物带血,特别是有鼻咽癌家族病史者,建议及早接受检查,找出病因。目前常规的鼻咽癌检查只需约一星期便可以完成,主要程序包括:
l 鼻咽镜(内窥镜)-抽取活组织化验;
l 磁力共振扫瞄(MRI)-找出肿瘤位置;
l 正电子扫描(PET-CT)-中晚期个案或需再以检查肿瘤是否出现扩散。
及早通过鼻咽癌检查揪出癌症和接受治疗,早期鼻咽癌(第1期至第2期)的治癒率可高达90%,第3期治癒率约为至70%,如发现于第4期(包括已扩散的晚期个案),治癒率下降至50%至60%。临床所见,近半数患者确诊于第2期至第3期鼻咽癌,属较迟发现的个案。
除了常规鼻咽癌检查,近两、三年面世的EBV-DNA血液测试筛查,能够在未发现任何鼻咽癌病徵之前,检测患上鼻咽癌的风险。EBV-DNA血液测试的好处包括非入侵性、费用不昂贵(约一千多元港币)、于数天内可取得结果。
不过EBV-DNA血液测试误差率高,因此并不是常规的鼻咽癌检查程序。在所有验出属「高癌症指数」的人群之中,只有约10%最终患上鼻咽癌。相反,如果验出“低癌症指数”,有超过90%个案最终都不会患上鼻咽癌,虽然不能完全排除患癌风险,但对于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士来说,可以暂且放下心头大石,而一般的普罗大众则没有接受此项筛查的需要。
目前并无充足的医学权威证据指出鼻敏感、鼻咽癌有明确的因果关系,鼻敏感患者也不在鼻咽癌高危一族的行列。近年虽有个别研究尝试找出鼻咽癌与鼻敏感的关联,但得出的结果和说法各有不同。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一项发布于2014年的大型研究提出,鼻敏感患者也应对鼻咽癌保持警觉。该研究团队在当地随机抽取1799宗确诊于2005年至2011年的鼻咽癌个案,以及5397宗对照个案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鼻咽癌患者之中,有鼻敏感病史的人占48.6%,比没有患癌的对照组高19.4%。研究结果未有明确解释原因,但也为鼻咽癌防治带来新的观点。
大众防癌意识若能有所提高,无疑是医者乐见的事。早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以7星期电疗(放疗)为主,中、晚期则需要接受同期的放疗化疗,然后再辅以2至3个月的化疗,便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经治疗后的局部复发率仅约为10%。虽然免疫治疗有机会成为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突破,但始终及早发现及治疗,才是对付鼻咽癌至为关键的一步。
作者:曾伟光医生 香港综合肿瘤中心 临床肿瘤科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