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2日,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年会上,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江泽飞教授公布了《2019 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在2019年《指南》中针对在术前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尤其还增加了循环肿瘤标记物、人工智能等章节,内容涵盖了液态活检、二代测序、智能影像、智能病理和智能决策等领域。
新《指南》第八部分明确提到循环肿瘤细胞(CTC):“CTC是指从恶性肿瘤原发部位脱落,通过血管或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的细胞,它能够反映肿瘤组织的情况,也可以用无创方式替代组织样本进行病理诊断、疾病监测、分子测序等,不仅可以动态监测,还可以用于判断预后。随着对CTC认识的拓展,其应用已经从数目走向了分子分型和细胞测序时代。
AJCC第8版乳腺癌分期系统明确早期乳腺癌患者CTC≥1个/7.5ml提示预后不良。此外,已有研究验证了CTC HER-2状态可以预测患者靶向治疗的疗效,而随着单细胞测序技术的进步,可以让研究者利用CTC从基因组或转录组水平探究肿瘤内部机制,了解发病原因及耐药机制,甚至有机会预测耐药的发生。”
其实,循环肿瘤细胞已经不是第一次写进指南:
2010年 美国AJCC指南(第七版)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在2010年制定的《肿瘤分期指南》(《Cancer Staging Manuel》)第七版中,首次把CTC列入 TNM分期系统,作为一个新的M分期(远端转移)标准,列为cM0(i+)分期,出现在M0和M1之间。
cM0(i+)分期定义为:无任何转移性临床症状或体征,无远处转移的临床或影像学证据,但通过分子检测或显微镜检,在循环血液、骨髓或其他非区域淋巴结组织中发现肿瘤细胞或≤0.2mm的微小转移灶。
2017年 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
最新版乳腺癌NCCN指南2017.v3版,正式引入cM0(i+)分期。再次确认了引入CTC完善肿瘤分期系统的重要意义。
2018年 美国AJCC指南(第八版)
2018年1月1日在全球启用的AJCC第八版癌症分期系统中,除保留cM0(i+)分期外,更进一步明确了CTC检测的临床价值。该指南将CTC列为继ER/PR、HER2、Ki67和肿瘤组织学分级四项生物学指标之后的又一项乳腺癌预后评估工具。指南认为临床晚期乳腺癌外周血CTC≥5个/7.5ml,临床早期乳腺癌外周血CTC≥1个/7.5ml提示预后不良,证据水平为II级(AJCC Level of EvidenceII)通过指南的逐步完善,循环肿瘤细胞(CTC)已正式进入肿瘤分期系统,完善肿瘤分期体系,为肿瘤的诊断与预后的评估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本次2019年新版《指南》,将循环肿瘤细胞(CTC)正式写入中国指南,进一步促进我国乳腺癌诊疗的规范化和精准化,为中国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多获益。既体现最新的国际领域学术进展,又紧密联系我国患者实际及医疗保险制度,必将为提高我国乳腺癌水平做出巨大贡献。
随着对CTC认识的更深入研究,已有验证了其在免疫治疗、早期筛查、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CTC是目前有效的辅助癌症诊疗手段。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