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肝功能检查正常,就证明自己肝脏很健康。
虽然对于大多数人确实如此,但有人明明肝功能检查正常,却发现自己肝硬化,或者肝癌晚期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
难道肝功能检查没用吗?
为什么医生要我再花钱查B超、查CT什么的?
肝功能正常,不代表肝脏正常
首先,你要知道,肝脏是个“哑巴器官”,只要剩下1/3的肝细胞在正常运转,就不会影响身体代谢。有时候看这个人能吃能喝的,感觉很健康,可能肝脏上已经悄悄长了个肿瘤。
所以,定期体检很有必要。一是高危人群很有必要;二是对于那些生活习惯不良的人,如熬夜、酗酒、饮食油腻等,这些都会对肝脏日积月累的产生影响。
然后,我们来说说为什么肝功能正常,肝脏却可能不正常。
▼ 实际上,肝功能正常,仅代表抽血时肝脏细胞没有发生炎症,没有出现坏死。
▼ 有可能肝脏已经硬化了,又或者肝脏以前曾经有过炎症,但抽血时炎症已经停止了。
▼ 而在肝癌早期或中期,癌细胞周围的肝组织会受到压迫或侵犯,因此转氨酶可能会出现轻度的升高,甚至还可能是正常的。
那为什么还要检查肝功能?
因为:
▼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这项检查是基本上可以了解肝脏健康。所以一般不必再花钱检查更多。
▼ 而对于患有肝炎或有肝炎病史的人,或者说一些高危人群,这项检查已经不能够全面体现肝脏健康状况了。就可能会出现上面说的可能的情况,肝功能正常,最后出现肝硬化。
所以,在临床上或者门诊过程中医生会反复地跟患者说,对于检查,应该将各个方面、各个指标综合起来,整体地去分析、评估病情。
肝脏健康,都检查点啥?
一般常见的肝脏健康体检有:
肝功能检查反映的是肝脏的合成、代谢、解毒、消化功能是否正常。可以帮助大部分普通人评估自己的肝脏健康状况。能及早地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比如急慢性肝炎、酒精肝、药物性肝炎等肝胆系统疾病。
▍缺点:不过,常规肝功能检查检测的是外周血中的转氨酶、蛋白、胆红素等,只能间接反应肝脏功能状态,并不能反应肝脏形态变化。无法完全判断肝硬化情况、癌症情况等。
图片来源: 健康学人
肝功能检查结果建议咨询医生解读,如果想要自己看一看的话:一般来说,转氨酶轻度升高不具有太大意义,但胆红素和蛋白指标异常则需要引起警惕,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肝脏B超查往往是上午做,因为需要空腹。肝B超就像一面“小镜子”,能让我们“看到”肝脏的情况。比如:
大概了解脂肪肝的情况,
肝脏是不是有囊肿,
是不是有肝腹水,
肝肿瘤情况,
胆管和肝管有没有结石……
◆ B超下,健康的肝脏是通透的,B超光可以穿透肝脏。
◆ B超下的脂肪肝,肝脏上的血管和胆管是模糊不清的,并且B超光穿透不过去。
▍优缺点:B超相对于其他检查,操作容易,对人没有什么损伤和痛苦,费用也比较低。但一些占位性病变,如肿瘤、寄生虫等,小于1厘米B超是无法检查出来的;且一些轻度脂肪肝也可能查不出来。
所以经常有B超配合其他检查的,比如:
“B超+纤维化检测”可及早发现肝硬化。
“B超+AFP(甲胎蛋白)检查”可及早发现肝癌。
甲胎蛋白(AFP)是肝癌的特异性标志,对原发性肝癌具有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作用。是目前常用的肝癌筛查方法,该方法简单又实用。
一个正常的组织细胞演变成一个直径0.5-1厘米左右的实体瘤,大概需要5年时间,这个过程中,X光片、B超等普通的手段并不能发现。
乙肝五项检查,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两对半。乙肝五项和丙肝的检查,是从传染病学角度,检查是否感染乙肝、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
毕竟病毒性肝炎不注意控制,很容易发展成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图片来源: 健康学人
对于乙肝患者,因为乙肝两对半并不能准确的判断病毒复制情况,需要进一步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
该检测能准确反映血清中乙肝病毒活动情况,判断乙肝传染性高低,也是抗病毒治疗的评估指标。
B超用于常规的检查,如果在检查中发现了问题,则要通过CT或磁共振进一步诊断,对于一些疑难病例,还要CT、磁共振全做了才能确诊。
CT检查是发现肝癌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清楚地显示出肿瘤的大小和形态、数目及边界。另外,根据影像分析可以对肝脏内的各个管道重建,能够精确到各个肝段血管与肿瘤的关系。
我该如何选择体检?
▼ 总之,对于一般的健康人来说,了解自己的肝脏健康,通过肝功能检查就可以。
▼ 而一些本身高危人群,或者患有肝病的人,则最好做一些系统检查,如肝脏B超、病理学、乙肝病毒DNA、血清甲胎蛋白等检查综合分析,才能对健康情况做出正确判断。
16个月做一次B 超+ 甲胎蛋白
◆ 感染过乙肝、丙肝等病毒的人群;
◆ 肝硬化;
◆ 家族中有肝癌患者;
◆ 重度脂肪肝;
◆ 肝癌高发区人群:在我国,存在肝癌高发区,如广西扶绥、江苏启东、广东顺德、福建同安等地。可能与粮食存在不同程度的黄曲霉污染有关。
这些人最好半年做一个B超+甲胎蛋白,了解肝脏健康状况。
2 每年体检一次
◆ 40岁以上;
◆ 爱喝酒;
◆ 脂肪肝等。
这类人建议每年体检一次,做一下肝功能检查,若是发现异常,根据医嘱考虑做上面的检查。
本文来源:健康时报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