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中,很多癌症患者确诊后,自己及家属往往会向医生询问“还能活多久”的问题。而医生会根据以往的经验,给出一个大体的生存时间:三年,一年,半年,三个月……患者及家属往往以此为依据,决定继续治疗还是另想其他办法。
有研究表明,90%的癌症患者完全把自己交托给医生,他们的命运就像医生预期的那样:如果医生预期患者还能存活一年,那么大概一年之后预期就会来临,因为患者相信医生预测的这一点。
而另外的10%的癌症患者,把希望和生命掌握在自己手里,积极地与疾病作斗争,通过个人努力实现自己的康复。
最后,这10%的患者中,6年以后活着的还有90%!可以看出,很多时候在患者的努力下,奇迹是可以被创造的。
预测癌症患者的生存期,真的科学可靠吗?我们先来看看一个病例。
刘大妈,8年前查出乳腺癌伴多处骨转移,肝肺也可疑转移,属于很晚期的癌症了。而且她已经出现了明显癌痛,有时痛得在床上打转。除此之外,刘大妈本身还患有有20年的慢性肾炎,肾功能差,营养状态差。当时,大家认为她最多能熬上半年。
但是在强效止痛针的护航下,冒着肾衰的危险,她居然完成了整个放化疗疗程,经过治疗肿瘤明显缩小,肝肺可疑病灶无变化,癌痛明显好转。
治疗后,患者感觉重拾新生命,慢慢乐观起来,每天早晨练练八段锦,每周参加一两次癌症患者俱乐部活动。8年来一直坚持内分泌治疗,定期复查,病情稳定。
刘大妈的生存期远超出当时医生的预测时间。
还有另外一个案例,来自上海科协组织的一次聚会。
52位活过5年的肿瘤患者齐聚一堂共度新春晚会,有一个肿瘤患者说道:“当时治疗的医师都说我只能再活6个月,不到200天,现在我已活了整整2000天,我还想再活2000天、5000天。”她的一段话,激起了在座各位的回忆与感慨!
结果,大家一统计, 50多个治疗癌症患者中,有34个肿瘤癌症患者当时被医师确定寿命时限为6个月到1年。其中,又有14人被明确判定只有3、4个月,不会超过6个月。只有不到20人不清楚当时治疗的医师是否有过这类判断。
对于预测自己的寿命时长时,大家感慨良多。一位患了肠癌至今康复的很好的老患者说:“这么多年,我感觉我康复得很顺利,在与肿瘤对抗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现在这个医疗技术和医药科技高速发达的时代,‘医生无所不知’的传统治疗模式已经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是,知情的肿瘤患者人和肿瘤医生一起共同作决定,共同选择治疗方案。”
预测生存期真的有意义吗?
目前临床上主要根据患者的肿瘤类型、分期、治疗方式、一般状况、恶病质来预测患者的生存期。但不同癌种的患者生存期差别很大,同一癌种、不同患者的生存期也存在很大差别。因此,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必须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才有意义。
预测生存期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有效避免过度治疗及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为医务人员及家属进行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亦有专家认为预测癌症患者的生存期是最不人道的“科学”。
毕竟,医生利用一些冷冰冰的数据轻易下判断,即便是背着患者,仅对家属下“判断”,无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都会影响其原始的结果。
心理学中有一个经典的“皮克马利翁效应”——即执着与过度的心理期盼,不管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都会影响到结果。因此,与其让听起来不太乐观的预计生存期败坏情绪,倒不如看淡一些,重视当下,顽强积极地与疾病作斗争。
01
患者手术后会根据癌症的类型接受相对应的化疗或放疗,疗程及用药都是医生通过定期随访的结果来决定策略,因此,要定期随访,向医生反馈疾病治疗情况,不可随意中断随访和复查,以免影响治疗。
02
内分泌治疗的周期长达5年甚至10年,但是多数患者在进入康复阶段就会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放松警惕,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正在好转,没必要再进行治疗,故而中断治疗。
但其实癌细胞只是暂时进入休眠状态,一旦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没有药物在控制它,癌细胞极有可能再次苏醒,这就是复发转移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一定要遵循医生提供的治疗方案,坚持治疗,不给癌细胞苏醒的机会。
03
即使已经患病,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如果处在焦虑、抑郁的状态,也要及早调适自己,找家人朋友倾诉、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04
锻炼能够有效地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每天定时散步、慢跑、做操对于乳腺癌患者预防复发都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注重饮食搭配,避免摄入辛辣刺激的食物。不用过于忌口,造成营养不良,也不宜大量进食造成肥胖。研究证明,肥胖可影响癌症的复发和转移,所以控制体重也是预防复发的关键措施。
没有任何一项研究说明单独食用一种食物能够达到预防复发转移的功效,故要合理选择食物的种类,做到多样化、丰富化、健康化。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