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乌黑、走路带风、精神矍铄……说的就是这位8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肿瘤外科专家汤钊猷教授。与肿瘤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有 5 句“掏心话”要说给大家听,句句精彩!
工作中的汤钊猷教授
1、癌症是身体的“内乱”,要积极、主动、乐观的坚持“抗战”!
近年来,汤钊猷院士综合临床观察、本单位的研究和文献进展,对癌症逐步形成如下认识,用一句话简单概括就是:癌症是内外环境失衡导致的机体内乱,以部分细胞遗传特性明显改变为特征,是多基因参与、多阶段形成的全身性、慢性和动态变化的疾病。
“癌症不同于传染病,后者是外敌入侵,前者是内外失衡导致的‘内乱’,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变来的,不是外来入侵之敌,还有可能被改造。”汤钊猷说。他表示,除非已病入膏肓,病人和医生又采取消极的态度,或采取错误的战略战术,否则,癌症不是绝症。
要战胜癌症,首要前提是“抗战”而不是“妥协”,坚持自始至终的“抗战”并付诸行动,是取胜的关键。“有临床症状的癌症病人,好比敌人已经打到家门口,如果不下决心将必败无疑。”汤钊猷说,“抗战”是一种积极、主动、乐观的精神状态。
2、人是控癌战胜败的决定因素!
汤钊猷教授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肝癌临床研究,印象最深的是肝癌手术切除,一台手术动辄10个小时,输血几千毫升,手术后一个月内有二、三成病人死亡,五年生存率只有一成左右。为此,他萌生了“早诊早治”的思路,直到20世纪60年代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的出现,才使“早诊早治”得以实现。其结果是同样是手术切除,疗效增倍。
20世纪80年代,汤钊猷开始意识到用好已有的疗法,也可以提高疗效。然而所有这些疗法的单独应用都没有看到有治愈的病人,临床上大量病人是因为肿瘤太大而无法切除,从而没有治愈的希望,为此,如何缩小肿瘤便是逆转无望病人重新满怀希望的关键。于是他又萌生了“综合治疗”的思路。
“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除”研究实现了不能切除肝癌病人五年生存率零的突破。他还观察到,当西医用化疗攻癌时,如果中药也用“攻”法,病人死亡更快,如果此时中药改用“补”法,化疗的疗效能够提高,病人生存期延长。
因此,控癌战中,各种治疗手段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还是人。疗法相同也会导致迥异的后果,硬件和软件相辅相成,能够更有效延长病人生命。
改造机体的方法有很多,汤教授的实践证明,适度的运动,尤其是坚持游泳特别有效。
给汤钊猷启发的,是他的病人。
几年前,汤钊猷在门诊中遇到一位红光满面的复诊病人,在翻阅他的病史后汤钊猷发现,这位病人于2001年查出患有肝癌,经过手术切除后,可第二年就出现复发。再次切除后,于2005年再度复发。无奈之下,这位病人找到汤钊猷求救,汤钊猷建议他使用干扰素,并鼓励他坚持游泳。
5年后,汤钊猷亲自为这位病人进行了超声检查,结果没有发现复发。患者说,这5年来,并没有使用其他方法,就是按照汤医生的嘱咐,除了定期使用干扰素之外,每天坚持游泳20到30分钟。
不过汤教授还强调了一点,患了癌症,光靠适度运动是不够的,还需要首先设法消灭肿瘤的大部分,然后通过提高自身控癌能力来控制少量的残癌。这与他主张的“消灭与改造并举”方针一脉相承。
4、防癌还应坚持“两动”、“两通”!
“两动”是指动脑、动脚。汤钊猷院士在70岁以后,平均每1-2年出版一本书,希望借此动脑,不让自己太早出现老年痴呆的症状,现在的汤老头发乌黑,走路不逊于年轻人,令人羡慕。动脚是指60岁开始,因为住所迁至上海跳水池旁,他与爱人一起学会深水游泳,坚持每天游500米,还参加了冬泳。“冬泳队伍中,很少听说生癌的。”汤钊猷说。
所谓“两通”,是指“二便通”和“血脉通”。大小便通畅似属生活小事,实则对防癌也有关联,至少大便通畅与是否和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为了保持“二便通”,汤钊猷院士午饭和晚饭时都要有一碗青菜,还经常吃些维生素B1。
5、中晚期癌症病人“转败为胜”长期生存是可能的!
汤钊猷教授通过对 8 位生存20年以上的肝癌病人进行“共性”总结,表达中晚期癌症病人“转败为胜”而长期生存是能实现的,为此不到最后绝不言败。
一是他们身体上都有回旋余地。如果病人五脏六腑都不好,都已病入膏肓,是不可能打持久战的。为此无论生病与否,平时注意生活方式,保持一定的健康水平,到了“战时”便体会到其重要性。
二是 8 位病人都打了“持久战”。“持久战”分三个阶段,一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二是敌之战略防守,我之准备反攻;三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比如开始不能切除肿瘤的,采取综合治疗,待肿瘤明显缩小后再行二期切除,如果在敌强我弱态势下,采取“敌进我进”的方针,便会导致失败。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