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药神》接受采访,记者问了个有趣的问题:“菠萝,我知道药厂开发新药成本很高,所以一开始贵是正常的。但格列卫,易瑞沙,多吉美这样的药卖这么多年早就回本了,为什么现在不免费送药呢?”
我反问:“药厂为什么要免费送?”
“因为挣够钱了啊!”
这个逻辑很有意思。苹果手机研发早就回本了,为啥不免费送手机?《王者荣耀》也早就回本了,为啥不免费让人玩?
其实根本原因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公司的钱是永远挣不够的。
无论跨国药厂,硬件公司还是软件公司,都是个商业机构,它们最大源驱动力是不断增长。资金的增长,产品规模的增长,人员的增长。只有不断增长的企业,才能成为所谓的伟大的企业。
很简单,你买股票的时候,是看公司业绩(利润),还是慈善?
开发更多的产品,然后赚更多的钱,这才是企业背后运行的逻辑。苹果如此,微软如此,药厂也如此。它们之所以成为世界知名企业,不是因为它们经常做慈善,而是因为它们拥有持续开发新产品和持续赚钱的能力。
所以,光靠道德绑架来要求药厂降价是不好使的。
偶尔做慈善赠药肯定没问题,但长期无条件大规模降价赠药,降低利润?即使药厂老板一个人同意,董事会肯定不会同意,广大股东也不会同意。
药厂里的每个人可能都有道德感,都想做公益,都愿意免费赠药,但当大家组成药厂这个虚拟的存在时,它的主要目标就永远变成最大化利润。
让新药降价,光指望公司有道德是远远不够的,那得靠什么?
首先,必须降低药品流通过程的各种税收和隐形成本。这个我今天就不多说了,大家都懂,够讨论一天的。
然后,是靠政府谈判,包括医保谈判。
相对其它商品,政府在药物定价上有更大的发言权,欧洲就经常会大幅压低新药价格,不然药就进不去。最近中国医保谈判,也让很多进口抗癌药价格下降了70%左右,乳腺癌药物赫塞汀直接卖断货了。为了进入医保而取得更大的市场,外企通常会愿意降价。
但政府谈判的底气从哪里来?
是能生产高质量药物的本土制药企业。这才是降低好药价格的关键!
关键词:高质量!
中国药厂不少,但以往几乎都没有科研投入,卖产品拼的不是工艺技术,而是市场营销。我以前工作的诺华制药,一年在新药研发中投入的成本,超过中国所有几千家药企的总和!
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仿制药或者类似药?怎么可能和原研药竞争?怎么可能说服它大幅降价?
最近政府谈判取得成功,其实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中国本土现代生物制药企业的崛起。
现在,外企终于开始面临真正的竞争了!
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政府在医保谈判桌上才能有话语权。很简单:“如果你不大幅降价,我就采购和推广其它本土公司的药物。”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一直说中国贝达药业开发出肺癌EGFR靶向药物埃克替尼(凯美纳)是很重要的事情。
它的成功故事,不仅吸引了大量高端海外制药人才回来创业,也直接给进口的易瑞沙等带来了高质量的竞争,从而加快了这类靶向药物的降价速度。
也正是基于这个理由,我预测外企的PD1免疫药物,无论K药还是O药,今年在中国上市后定价都会显著低于美国。
为啥?
因为中国的一批新型生物技术公司崛起了,信达,百济,君实等公司开发出了好几个疗效类似的药物。如果外企的PD1药贵得离谱,政府和老百姓还有别的选择。
虽说药物不像日用品那样是充分的市场竞争,但选择越多,竞争越强,降价的可能性越大,老百姓受益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事实上,我有时在想外企会不会改变打法,干脆大幅压低价格,挤压大家的利润空间,用价格战的方式来对抗羽翼未丰的中国企业,阻止它们赚钱和成长?
(图片来源:生物制药小编)
前天,是“七七事变”81周年纪念。“落后就要挨打”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中美贸易战已经开始,从中兴通讯的惨烈故事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刻认识到,我们在很多核心科技方面还差得很远,还过于依赖国外。
承认差距,然后沉下心来大力发展本土科技,摆脱核心技术对国外企业的依赖才是王道。如果连这个勇气都没有,而天天在网上自我洗脑吹牛皮,那咱们真的会被彻底碾压。
芯片如此,药物也是如此。
中国有很多药厂,有很多年销售额上亿的“神药”,但如果今天外企突然断掉所有药物供应,我们有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国民健康?
比起10年前,现在我确实会更有信心一点,因为我们有了一批优秀的生物技术公司和企业家。
中国能成为科技强国,因为我们有很多聪明的人。但这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几个国家千人专家,更需要成千上万的科研工作者,尤其需要源源不断的年轻人加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多自强,少求人。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