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体重下降乃至发生恶液质,是中晚期肿瘤病友常见的现象,其背后的原因很多:肿瘤快速增殖导致的大量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消耗;肿瘤造成的消化道梗阻、消化器官功能受损导致饮食受限、吸收打折;抗癌治疗造成的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乃至其他更严重的并发症导致进食困难、摄入减少等。
肿瘤病人到底该如何“吃”,中国人有一套根深蒂固的“民间智慧”,虽然不乏闪光之处(比如通过大量摄入“花生衣”来“补血”,一定程度地升白细胞),但其中误区更多。
首先,是基于传统医学和民间传说的各种忌口——羊肉大葱是“发物”不能吃,姜蒜辣椒吃多了容易“上火”不能吃,鸭肉、螃蟹甚至冬瓜都是“寒性食物”不能吃……
少数较真的病人把所有潜在的不能吃的忌口食物清单一列,剩下能吃的东西,就所剩无几了,如果要严格执行全部的戒律,估计除了饿死,别无他法。
事实上,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除了极少数疾病(比如对特定食物过敏)和特殊病情(比如食管癌患者、肿瘤浸润深度很深,马上要食管穿孔的病人,此时不宜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也不建议摄入质硬、带尖刺的东西),单纯从营养学上讲,并不存在所谓的忌口。只要食材安全、烹饪合理,均可以食物,而且鼓励“海纳百川”、均衡膳食。
其次,是受各种民间习俗和厂家商业营销的洗脑,给肿瘤病人推荐各类“补品”,不仅浪费钱财,毫无作用,有时候反而加重了肝肾负担,得不偿失。
冬虫夏草、灵芝孢子粉、铁皮石斛、白黎芦醇、海参、人参……中国人的“补品”清单越列越长,可这些健康人平时并不会大量服用的“保健品”、“营养品”,到底功效几何,甚至安全性如何,依然有待商榷。预处理、存储不规范的虫草甚至时不时被揭露重金属超标,从而可能导致本来就器官功能不全的肿瘤病友雪上加霜。
最后,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误区是“营养都在汤里”。家属为了给大病初愈的患者补充营养,经常熬制各种汤:母鸡汤、老鸭汤、鸽子汤、骨头汤,然后一勺一勺把汤喂给病友,家属自己默默地吃完剩下的鸡肉、鸭肉、鸽肉——这实在是一幅令人感动和怜悯的画面。
从科学角度上,各类肉汤中,主要的“营养”(蛋白质和脂肪酸等)在肉里,不在汤里。否则,为啥黑社会体系里,都是“老大吃肉,小弟喝汤”呢?
以上讲得是关于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的常见误区,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的?还是得讲科学。
最近几年来,营养学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19年全球范围内最大型的个性化营养补充方案的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数据,正式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2088名合并一定程度营养不良的各类疾病患者,招募入组,参加一项被称为EFFORT的研究;入组后,患者1:1随机分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的医院配餐,实验组会有专门的营养师介入,根据患者的疾病特征、营养不良的风险系数、患者的身高体重以及每日能量消耗等综合判断,制定一份详细的、个性化的营养和能量补充方案(在国外,这其实就是一种类似于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一样重要的“营养治疗”,nutrition therapy),并且会定期来核查和微调该方案的执行情况并更新后续的营养计划。
该临床研究,后续得出了令人振奋的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各类疾病全部包括在内,个性化的营养治疗,可以显著降低住院患者30天的死亡率,死亡风险降低35%(两组患者30天内死亡率分别是10%和7%)。
随后,将其中的506名肿瘤患者(主要是肺癌、消化道肿瘤、血癌等)单独拿出来进行二次分析,结果显示:个性化的营养治疗,将参加该临床试验的肿瘤病人30天内的死亡率从19.9%降低到了14.1%,两者相差5.8%,死亡风险降低了43%。
这项国际大型3期临床试验,第一次证实了基于科学数据和营养学指南,进行个性化的营养补充,是可以提高治疗疗效、延长生存期的。
每个患者,病情不同、癌种不同、对不同食物的喜好和消化吸收能力不同,必须因地制宜地配备营养师,综合调配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等各类营养素以及能量的摄取,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医学总体而言,首先是一门科学,而不是神学和玄学,民间习俗不能取代专业知识。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