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从每年的癌症数据也可以看出,虽然癌症患者逐年增加,但是癌症幸存者比例越来越高,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患者成功走出癌症治疗期,进入“康复期”。
“肿瘤康复期”这个用语在临床中并不存在,通常被患者们用来表示“治疗期”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尤其是治疗结束后的5年内。
这个时期患者们处于肿瘤治疗后身体缓慢恢复的阶段,同时还要接受癌症治疗后自身身体变化和社会交往角色的转变,更要面对定期复查、避免肿瘤复发以及其他各种未知情况。
治疗后的身体状况
在治疗期间,患者都会遇到治疗副作用,有的轻有的重。结束治疗后,有些副作用并不会立马消失,还需经历一个逐渐恢复的过程;有些副作用在治疗结束后会伴随患者很长的时间,称为长期副作用;有些副作用甚至是结束治疗后一段时间才出现的,称为晚期副作用。因此,即使不需要继续接受治疗,副作用的管理仍然是康复期患者的一个重点关注内容。
1.消化系统功能
放化疗、手术等治疗会让患者出现食欲不佳、吞咽困难、消化功能下降等问题,在治疗结束后需要缓慢恢复。这个阶段除了要注意饮食易消化,还需做到膳食营养的全面补充,也可通过适当运动来加速消化功能的恢复。
2.骨关节
某些化疗和内分泌药物的使用容易让患者面临骨质疏松的风险,因此,康复期的患者仍然需要充分补充钙和维生素D,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跌倒和骨损伤的危险。
3.内分泌系统(激素水平)
妇科肿瘤、乳腺癌的一些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激素抑制药物,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可能会导致女性出现月经失调或完全停止。所以治疗结束后,一些年轻女性能够恢复,而一些女性会面临更年期提前的问题,需要患者们适应这个阶段身体的变化。
4.淋巴水肿
许多乳腺癌和泌尿系统的肿瘤患者在手术后会出现淋巴水肿,主要是血液回流受阻、淋巴结清扫引起淋巴管道不顺畅导致组织液集中在组织间隙。随着血液和淋巴循环的恢复,淋巴水肿症状也会逐渐减轻,同时患者要注意不挤压患者肢体、不提重物,推荐参考功能恢复操《简单易学!对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这些方法强烈推荐!》
5.周围神经病变
这种神经病变会让患者产生麻木、刺痛、疼痛、肌无力等症状。有些人会在治疗结束后的几个月或几年内康复,但有的人很难完全治愈,需要长期的管理。
另外,有些曾经就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在经过癌症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加重的情况,也要引起重视。
康复期的心理变化
总体来说,治疗结束后,患者就开启了充满希望的生命新篇章。这个时期的患者充满了喜悦又复杂的情绪,有欢乐、有解脱感,还有焦虑和恐惧。以下这些常见的不良情绪需要患者学会积极调整。
1.担心癌症复发产生的焦虑
这种情绪可能会伴随患者很长时间,或许微小的身体改变就会引起他们好几天的焦虑。这种敏感性并不代表他们内心脆弱,反而说明了对自己身体的爱惜。但是这种情绪长时间存在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应该积极调整,做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同时做好定期的复查。
2.副作用长期护理带来的疲惫
与生病之前相比,康复期的患者需要应对长期的上述副作用护理,这个工作对他们来说似乎是额外增加的。所以时间长了,难免会有心烦意乱的时候,这时候可以与家人朋友交流排解,毕竟这些副作用会一天比一天轻。
3.频繁就医的心理压力
康复期最大的压力应该出现在定期复查前和到医院就医时,而且这种就医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定期进行。患者仿佛在独自面对,其实不然,他们的家属、医生、病友们也不希望看到疾病复发,因此,找到一个心理支撑再去就医就会好很多。
4.社会角色转变带来的自我否定
癌症康复后,一些人回归工作,但很多人远离了原来的工作环境,甚至有很大一个群体没有固定收入。这些社会角色的转变会让他们感到迷茫,没有社会归属感,甚至自我否定。这种情绪比较危险,必要时可求助专业人士做心理干预。
5.受到他人对自己看法的影响
患者在康复期的交友圈似乎发了一些变化,与病友们交流密切了,或许与曾经的朋友沟通变少了。这与他人对癌症患者的看法有关,但这些并不都是恶意的,也有很多善意的关爱。无论如何,有倾诉、交流的对象就是能量正循环的表现。
没有完全相同的经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去应对遇到的各种情绪,也请患者的家属和朋友多给他们耐心,因为调整需要时间。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