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回到2002年,并拥有年收入20万美元的工作,你会放弃一切,从头开始吗?
或许大多数人的回复,都是否定的。
而今天故事的主人翁丁列明,却能斩钉截铁说出肯定答案。
当所有人都认为,丁列明是“疯子”和“傻子”时,他回到祖国的怀抱,结束了长达10年的美国生活。
他是谁?为什么要放弃一切,从0开始?
“农村娃”与美国梦
1963年,丁列明出生于浙江省嵊州市石璜镇的一个小山村。
从小在农村长大,丁列明自然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对于学习丝毫不懈怠。
之后,年仅16岁的丁列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浙江医科大学。
丁列明曾说,因为从小目睹身边的亲友被病痛折磨,陷入看不起病、用不起药的困境,所以他选择了学医。
而后,他考取了母校的传染病学硕士学位;3年后,丁列明选择了留校任教。
很快,丁列明的人生轨迹开始改变。
1992年,丁列明获得了一次公派出国的机会,到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
4年后,他通过了美国医学博士考试。
在美国,丁列明成为病理科执业医师,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
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丁列明在美国的生活,已算得上功成名就。
但,丁列明却不这么认为。
对于丁列明来说,他觉得自己的根始终在中国,期待有机会回去。
直到2002年,回国的事,有了一丝希望。
丁列明与其他合作伙伴,发现了靶向性抗癌新药项目。
彼时,在美国完成新药研发非常困难,历时10年、花费10亿美元。
但当时,中国正大力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相继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
对比之下,丁列明和伙伴们达成共识,决定回国创业。
2003年,丁列明与合作伙伴一起创立了贝达药业,埋头研发肺癌靶向新药盐酸埃克替尼。
欠债1.5亿
新药研发九死一生,丁列明的贝达药业也不例外。
回国之初,丁列明的团队作为国内靶向抗癌新药的拓荒者,团队的研发条件非常艰苦:
设在北京的研发中心,只能租借大学的实验室,不少仪器设备是丁列明几个人从国外背回来的。
特别是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贝达药业资金链断裂,丁列明甚至抵押房产、出售股票来维持企业经营。
除了资金上的问题,新药研发产业化问题,也困扰着丁列明和团队。
“当时从公斤级的水平,到几十公斤的放大,做出来黑不溜秋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一次失败,上百万损失,无疑是雪上加霜。
丁列明表示,当时账面已经欠银行1.5亿。
就在火烧眉毛紧急之时,埃克替尼的三期临床试验,终于传来喜讯: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同类进口药。
2011年,盐酸埃克替尼(凯美纳®)获得CFDA批准上市,成为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
研发成功之后,丁列明也实现了“做国人用得起的抗癌药”初衷,坚持比进口药价格低,疗效和安全性更优。
丁列明在接受浙江之声栏目采访时曾说,“近7万病人拿到我们的终身免费赠药,按市场价算的话,70个亿就是送出去的药。”
多元化发展
丁列明创立的贝达药业,从成立之初的几个人、资金只有几千万的小企业,如今变成1700余员工、市值上百亿的高新制药企业。
他认为,药企不仅需要依靠拳头产品,还必须多元化发展。
于是,他花重金投入研发。
从2018年到2020年,贝达药业研发投入金额为5.9亿、6.7亿和7.4亿。
研发投入占比远高于“医药一哥”恒瑞医药及行业水平。
2020年,贝达药业迎来了第二款创新药盐酸恩沙替尼(贝美纳®)上市。
这是中国第一个用于治疗ALK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国产1类新药。
带领贝达药业,丁列明走得越来越稳健。
据悉,贝达药业目前拥有30余个创新药项目,其中15项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
丁列明曾说,我们赶上了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刚好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一个高点上面。
“中国已经有能力去开发比较艰巨的项目。接下去,我们可能更应该站在世界的平台上面发展。”
参考来源:
-
中国农工民主党官微:农工党党员丁列明:拓荒中国创新抗癌药,我一生的追求,就是为老百姓做好药
-
浙江侨联:贝达药业丁列明:回国创业这条路,我走对了
-
钱江都市频道:创投新风口
-
浙江之声:激荡四十年——丁列明https://v.qq.com/x/page/a0760z432d9.html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