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肿瘤患者家属问过我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有些老年患者,尤其是80岁以上的,怎么入院前感觉还不错,活动吃饭还可以,住上院后就每况愈下,甚至有时候在医院状态差,回家不输液反而状态更好了?”这两天又有人问了,原本不想写这些的,竟然机缘巧合,那也就写出来,也是给一些患者的家属敲响警钟。注意,这是一个很多患者家属需要警惕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巧合,肿瘤患者随着时间,病情会逐渐进展,可能刚好到医院就加重了;二很可能是医生给予的无效医疗尤其是输液治疗太多。大家都知道,输液在我国实在太滥用。有很多肿瘤患者,其实饮食和精神状态都还不错,但是入院当天就开始输营养液和中药注射剂,每天持续,有的患者甚至被输很多(但实际上只有部分患者真正需要)。对于有些病人来说,尤其是老年人,过多的输液等治疗,比如各种营养液和中医药注射液,其实不仅仅无效,还会带来轻重不同的伤害。
因为老年人整体上身体要脆弱的多,各种器官机能退化,包括心脏功能通常也会更差,老年人的治疗尤其要谨慎小心,有时别说输很多液体,哪怕是输500毫升的药物,但凡速度快一些,都有可能出现心衰的情况。老年患者的耐受性也更差,如果输液多了,合并其它副作用的风险就更高。也就是说,每天同样的输各种并不需要的液体,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伤害非常小,但对于老年人,存在着轻重不同的风险,甚至可能是严重风险。
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前面说的问题,住院前不治疗的老年患者没事,输液打针后状态却每况愈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多药物都多少有轻重不同的副作用,比如出现恶心、腹泻之类的,老年人一旦出现,体质会更加进行性下降。这种不需要的输液甚至可能导致老年人诱发心衰等合并症引起死亡。这也是我为什么说老年人是过度输液的最大受害者的原因,越高龄风险就越大。
有不少老年人的住院状态恶化就是过度输液的情况导致的,但现实中有些医生,会反复劝说甚至强制患者输液,不输液就赶出院,这给患者带来的潜在甚至已经出现的风险,年龄再大都不是问题,这实际上是非常糟糕的情况,甚至有更糟糕的情况,患者输液后出现副反应,比如头晕等,医生的处理可能会很简单,那就是再加两袋液体治疗头晕。
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尽量要更遵循非必要不输液的原则,只输患者最需要的药物。大家要明白一个医学的简单道理,那就是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给予的无效治疗基本成反比,无效治疗越多,疗效就会越差,无效治疗的结果就是过犹不及,所以,请老年患者的家属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
答案也很简单,就是患者家属要密切关注老年患者的状态。患者和家属初始肯定需要听医生的,但如果患者入院后状态进行性变差,一定要和医生核实,并想办法明确输液、口服等药物是否对症,不是特别需要的治疗,一律可以暂停。
如果患者出现状态变差,首先要立刻了解患者入院后新加的所有输液治疗和口服、皮下、肌肉注射的药物。凡是输中药注射剂和西药所谓营养针的建议一律要求停用,必要时咨询下其他的医生,别的任何存在一定风险且对患者的疾病无确切疗效的药物,不管是不是输液使用,也一律停用。(大家想想,没有确切疗效又存在风险的药物,请问用了有何意义,就比如有些医生给患者打的白介素-2,年轻一些的患者就算了,老年患者的风险更大,大多数情况也不能抗肿瘤,更不能缓解患者原有的症状,对他们而言只会增加新的症状和风险,所以一定要谨慎。)
对于可以正常进食和大多数进食偏差的患者,输“营养针”来改善体质是个天大的谎言。因为有很明确的指导原则,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这是很多患者的误区。即使进食偏差,完全可以补充肠内营养粉,比如安素、瑞能、瑞代之类,这些才是优先选择,从不是输液。口服足量的营养液,摄入足够的能量才能真正改善体力状态。
当患者明确无法进食时,也是可以考虑先下胃管打营养液,更安全方便。以上都不行或患者不愿意接受,才需要静脉营养,比如卡文之类。当然,有明确的电解质严重紊乱,比如低钾低钠,需要静脉补钾补钠,或者是其它需要的输液情况时,需要听医生的。
老年患者家属一定要多关注患者状态,在患者不好的情况下,一定要和医生好好沟通情况,核实各种输液的对症情况,不用害怕惹医生不高兴,但态度可以好一些,医患之间需要好好的沟通。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