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是理论,实际是实际,理论不能代表实际,医学上临床治疗患者,实际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理论,我们不能只以理论治疗患者。而在当今,肿瘤患者会听到各种奇奇怪怪的理论,有的听着还蛮有道理甚至很让人心动,但是很可惜,实际上并不能信。在你信之前,建议请教专业人士,免得误入歧途。
以恶性肿瘤术后的NGS基因测序为例,有的医生会尽力规劝患者进行NGS基因测序,甚至不分任何肿瘤种类和实际情况,告知患者如果筛选出合适的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药物,就能够效果更好活得更长,还能免受化疗的痛苦。患者一听当然是非常的心动。但事实是这样么?答案是:上述这些只是理论罢了,并不是医学事实,也就是只是理论而已,实际目前根本就做不到。很多情况下,医生强烈建议根治术后的患者做昂贵的NGS测序是有私心的。(当然,晚期患者经济条件好的可以考虑做NGS测序,这个在之前的文章里有具体说过。)
在实际临床诊疗中,我们已经证实绝大部分的术后患者即使做了NGS测序也无法延长生存期。第一,术后的患者做NGS测序大部分筛查不出有效的突变靶点;第二,即使筛查出有效的靶点,那也只能证明这种靶向药物用于晚期肿瘤治疗有一定获益,在术后是否获益并不一定成立,更不能随意替代术后的标准辅助治疗方案。
以III结肠癌为例,标准的治疗方案之一是4-8周期的XEL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的辅助化疗,已经证实有效。爱必妥已经证实在特定的晚期结肠癌患者(左半结肠、kras、Nras和Braf均为野生型)联合化疗可以明确获益,延长生存期。
那么问题来了,是否爱必妥用在结肠癌术后也可以获益?这从理论上是完全可能的。
但答案是:不仅不能,使用爱必妥反而死亡率略升高。我在最新出版的《解惑结肠癌治疗》一书中已经列举了权威的临床试验和指南论证了这一点,这就是临床事实,证明至少爱必妥是不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别的靶向就一定不行,需要临床证实。)
而目前,有太多的医生在恶性肿瘤术后仅仅依据理论就滥用各种靶向和免疫治疗,这是很危险的行为。比如胃癌术后辅助治疗用阿帕替尼,结肠癌术后用呋喹替尼或安罗替尼等等,都是明确的过度医疗并且有危险的行为。
而临床事实中有趣的是,确实有临床试验证实部分恶性肿瘤患者使用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用于术后能提高疗效。但是注意,都可以不用NGS测序,采用PCR法测定就足够了,甚至使用免疫有时都不需要基因检测。
1. 肺腺癌术后能否使用PD-1抑制剂治疗?
答案:不需要NGS测序,用免疫组化测定PDL1表达就行。
2. 肺腺癌术后能够使用针对EGFR的靶向治疗?
答案:用NGS测序检测EGFR突变是可以的,但不用也行,因为用ARMS-PCR测定EGFR就足够。
3. 肾细胞癌术后能否采用靶向和PD-1免疫治疗?
答案:不需要任何检测,临床分期符合就可以。
4. 肝癌的术后靶向和PD-1免疫能否有效?
答案:不知道,目前还在做临床试验。
以上就是临床事实,这些实际的情况解释我以后有机会详细阐述。
总结:
1. 恶性肿瘤术后依据NGS测序寻找靶向和免疫治疗的理论,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只停留在理论,实际并做不到。即使找到了靶点也不能用于术后,因为这是用于晚期的药物。
2. 恶性肿瘤术后的标准治疗方案不能随意更改。
3. 即使一些恶性肿瘤术后需要采用靶向或者免疫治疗,也不需要NGS基因检测的结果。
所以,除了极其有钱的患者,经济条件差的的患者不推荐任何术后的患者做NGS测序。随着医学不断的发展,很显然NGS测序会越来越规范、准确性不断升高、价格会不断下降,性价比会越来越高,如果以后NGS测序能够报销,患者的负担小了,就完全可以考虑,多了解肿瘤总归不是坏事。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