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检查中使用的药物叫做18F-FDG,这种药物是一种放射性药物,可以释放正电子,可以被PET检测到,同时恶性肿瘤又容易摄入18F-FDG,于是在PET-CT中会很容易显影,恶性肿瘤摄入的18F-FDG越多,显影的强度越高。PET-CT报告中有个数值叫做SUV值,代表着显影的强度,通常SUV越高就越像恶性肿瘤。
我们用增强CT来对比,其实两者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PET-CT是普通CT平扫加PET,增强CT是普通的CT平扫加造影剂增强。两者其实都是通过注射药物,到达肿瘤部位,显影后可以更好的判断肿瘤性质。相对于增强CT,PET-CT可以更好的鉴别病灶的良恶性,以及寻找可能被增强CT遗漏的小病灶。
此外,很多人对PET-CT的认识存在一个误区,他们不愿意做PET-CT,因为觉得辐射大,但实际上辐射大并不是PET-CT的缺点,其单次辐射量通常不超过25mSv,这明显低于腹盆腔增强CT,因此关于辐射大的问题并不需要过于多虑。
尽管PET-CT尤其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三个缺点:1. 昂贵;2. 看不清病灶;3. 误诊、漏诊。
1. 昂贵。很多医院的PET-CT分成3种:局部PET-CT、涵盖大部分躯体的PET-CT和从头到足底的全身PET-CT,基本自费都在6000元以上。
2. 看不清病灶。熟悉PET-CT报告的医生都知道这一点:有时PET-CT甚至连病灶大小都无法测量,必须再做病灶的增强CT和核磁以明确。大家肯定会想这么昂贵的药物怎么会看不清病灶,但这就是事实。因为PET-CT的结果上,只给了普通CT平扫以及和PET的融合图像。普通CT平扫显示的肿瘤经常和周边组织都是密度类似,难以区分边界,PET的SUV升高更加不能判断边界,显示的是一团明亮的团片状影,和肿瘤实际大小并不一致,但增强CT或核磁就可以判断肿瘤大小和边界。
注意:对于直肠、肝脏、脑部的病变,PET-CT对病灶的识别程度全部都低于增强核磁扫描。(所以,看这些部位病变的性质建议别用PET-CT,实际准确度更差)
3. 误诊、漏诊。普通的增强CT和增强核磁可能会误诊漏诊,PET-CT当然也可能出现,临床医生绝不能盲目信任PET-CT结果,以为报告就是金标准,实际并不是。
关于误诊:从原则上,恶性肿瘤容易摄入18F-FDG而被PET-CT识别。但问题是,炎症和肉芽肿性病变、良性肿瘤之类,也会多摄入18F-FDG,SUV值也可能升高,这就导致难以区分。举个实际例:,一位结肠癌患者,PET-CT报告的是肠癌伴多发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发现所有的淋巴结都不是转移,只是淋巴结炎。
关于漏诊:PET-CT当然也可能漏诊,有的肿瘤类型,比如黏液腺癌经常就不容易摄取18F-FDG,甚至有文献报告PET-CT针对黏液腺癌的假阴性率高达40%。意思是明明有黏液腺癌存在,但是PET-CT就误认为没有肿瘤。
所以PET-CT的结果也会存在种种问题,需要临床医生结合实际病情的演变,再综合判断,尽可能最准确的评价病情。
PET-CT也有优缺点,并不是万能的,临床医生和患者都需要知道这一点,并且有两种情况不建议用PET-CT:
1. 要识别直肠、肝脏、脑部的病灶时,不要使用PET-CT,因为准确度不高。
2. 如果患者做完增强CT已经明确的已经晚期,全身多发转移,毫无手术机会,没必要用PET-CT。因为第一病灶已经很容易判断是恶性,第二即使找到小病灶,对大局其实无关紧要。
依据患者的经济状况,针对不同的病情,采用针对性的合理的检查方式,才是临床医生的正确做法。
致谢:感谢大西提供精美图片。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