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看过一个贴子,网友们在说这届老年人永远“不躺平”。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现在想想确实是这样,当年轻人因为工作压力回家累到“躺平”的时候,老人们却在热火朝天的帮忙收拾家务、带孩子。
本来做完家务的成就感令人舒畅愉快,不过没想到的是,研究发现,做家务这一活动本身也能够带给老年人很多健康方面的好处。
我们知道,运动锻炼这事本身有非常多的好处,既能提升身体机能,也能让人心情愉悦,改善身心健康。
但每次写到运动与老人有关的研究,可能就会有读者问,老年人到底该怎么运动?时间太长,怕累着;难度太大,怕受伤……
要知道,即使现在医疗技术发达,跌倒也仍然是中国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要原因。
如果特意为了活动筋骨而“暴练猛练”,比如做一些危险系数大的户外运动,导致老年人跌倒、磕碰,那就得不偿失了。
这不,本文研究就给出了一个合适的方案:多做家务活,就够了。
近日,一项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开放获取期刊》(BMJ Open)的研究结果表明:家务活动的强度越大,对老年人身体和感觉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的改善也相应越大,相关的跌倒风险就越小。
这项研究随机调查了新加坡489名成年人,年龄在 21岁 ~ 90 岁之间,其中249人年龄在65岁以下,还有240人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身上的潜在疾病在5种以下,而且没有认知问题。
所有参加调查的人,都是新加坡一个大型住宅社区的居民,没有住在养老院等养老机构里的老年人。
我们知道,定期进行中等强度的休闲体育活动,如快步走、有氧操等,可以改善身体的健康水平和认知功能,这方面的研究结论已经有很多了。
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非休闲类的体力活动(比如做家务)对健康长寿的独立影响。
全球监测数据表明,2016年,体力活动不足的人占比仍然很多,高达27.5%。
在高收入国家,工作时坐的时间越来越长、汽车地铁等交通工具越来越便利,都会让人更缺乏体力活动,但对老年人来说,这可并不是好事。
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们用了简易机体功能评估法(Short Physical Performance Battery,SPPB),重复坐立起测试还有步态速度,来测量参与者的认知和感觉运动功能。
图片来源:123RF
具体来看,研究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
喜欢“躺平”不做家务的年轻人们不必担忧了,家务活做多做少,对年轻人群的认知功能和感觉运动等功能影响不大。研究认为,在年轻人里,教育水平和认知功能越高,做家务和帮助提升认知功能的关联性越低。但也别忘了,定期进行合适的体育锻炼还是很有必要的。
-
在老年人中,家务活做得越多、强度越大,认知功能水平越高,尤其是在注意力和记忆力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较重的家务劳动(如:吸尘、拖地、擦窗户、换床)做得越多,注意力领域分数越高;而轻度家务(如:洗衣晾衣服、熨烫、做饭、铺床)做得越多,记忆力领域的分数越高。
-
家务活做得较多,还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和死亡率,尤其是因跌倒产生的死亡风险。因为在社区居住的老年人中,注意力和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较差、身体功能较差、步态较慢、姿势不稳定,都和跌倒风险有很大关联。
图片来源:123RF
注意,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只针对在社区居住的老年人,不能推广到养老院里的老年人。
总之,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适当多做点家务,可能对改善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很有帮助。
建议把这篇文章随手转发到“相亲相爱一家人”群里,告诉那些总闲不下来的长辈们:这正是勤劳的好习惯,可以让他们更健康长寿呢!
参考资料
[1] Study results challenge theory that slow-wave sleep best accounts for feeling deeply asleep. Retrieved Nov 9, 2021, fro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11-housework-linked-sharper-memory-falls.html
[2] Shuen Yee Lee, et al., (2021). Cross-sectional associations of housework with cognitive, physical and sensorimotor functions in younger and older community-dwelling adults: the
Yishun Study. BMJ Open, DOI: 10.1136/bmjopen-2021-052557
[3] 相关微博 – 中新视频, Retrieved Oct 14, 2021, from https://m.weibo.cn/status/4692211671238283?sourceType=weixin&from=10BB395010&wm=9847_0002&featurecode=newtitle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