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人特有的“双十一”!
为期三天的国家医保谈判今日正式收官!今日(11月11日),国家医保局发挥其超级医保战略购买者作用,将“灵魂砍价”进行到底。
按照谈判计划,国家医保局今日对骨科、心血管等领域产品进行谈判。同时,今日为2021医保谈判收官之日,相较于第一日面临谈判的紧张形势、第二日创新抗癌药的高热度,今日医保谈判现场冷清很多。
收官之日,现场人气下降
渤健罕见病SMA药未上谈判桌?
尽管,相较于前一日多家巨头企业齐聚首与各路记者场外围追堵截,今日肿瘤药创新企业代表减少,现场人气下降,但仍有多家重点企业与跨国药企代表参与今日的谈判。
据E药经理人消息,不完全统计,今日荣昌、渤健、武汉启瑞、神威药业、西安杨森、安进、武田、先声等企业参与了现场谈判。荣昌生物谈判时间约1个小时。渤健9点半入场谈判,约3个小时后完成谈判。
其中荣昌生物本次医保谈判最为值得重点关注的为两款首次参与谈判的药品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泰它西普是 BLyS 和 APRIL 双靶点抑制剂,本次谈判已获批三线 HER2 过表达胃癌适应症。维迪西妥单抗是 HER2 抑制剂,是中国首个获批的国产 ADC 药物,本次谈判已获批的红斑狼疮( SLE) 适应症。
据悉维迪西妥单抗赠药后胃癌 适应症年化费用约 34 万。泰它西普是 2021 年获批的新药,慈善赠药后年化费用约 13.5 万。此次医保若能降价,荣昌生物实现快速放量的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荣昌生物参与 2021 年医保目录调整药品基本信息
图片来源:天风证券
此外,今日看到渤健谈判代表,不禁让人想到其于2019年获批上市用于治疗SMA(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该款药品为罕见病药物,同复星凯特CAR-T一样,因其高昂的价格“走红”。2020无缘纳入医保目录,今年出现在2021年医保谈判的初审名单之列。
据悉,诺西那生钠在中国上市后,单支价格为69.97万元。在第一年内需要注射6支,之后每4个月注射1支,或需终生使用。这就意味着,除治疗第一年花费400多万元外,此后每年患者还需要200多万元治疗费用。
不过,今年1月渤健更新了该药物的援助计划:患者第一年的自付费用从原有的约140万元降低至55万元,第一年降幅约60%;之后每年的自付费用从原有的平均每年约105万元降低至55万元,降幅约50%。对于调价,业内人士称,渤健诺西那生钠的降价或也是为进入医保目录铺路。
然而此前有媒体报道,由于该药品未能通过药物经济学测算程序,最终未能走到谈判桌前。那么具体情况如何,今日医保谈判结束后结果出来就自见分晓。
” 天价抗癌药 ” CAR-T
或无缘医保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据悉,11月10日直至医保谈判结束,被给予高度关注的120 万元 / 针的 ” 天价抗癌药 ” 生产企业复星凯特代表未见现身;今日双11“国家级砍价”,120万/针天价抗癌药进医保谈判一跃热搜。
然而,最终结果可能还是会令人失望,即便错过了昨日专场肿瘤创新药谈判,把侥幸的希望寄存于今日,复星凯特代表仍未看到现身现场。或许意味着阿基伦赛注射液终究无缘医保,进而寄希望其大幅降价的希望终将落空!
事实上,一个药品通过了初步形式审查,并不表示其已进入医保目录,仅代表经审核该药品符合相应的申报条件,初步获得了参加下一步评审的资格。
换句话而言,此前阿基伦赛注射液进入医保谈判初审名单只是获取了医保谈判的第一道门槛。按照《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目录调整包括准备、申报、评审、谈判、公布结果等多个阶段。阿基伦赛注射液顺利通过形式审查后,还需经过医保局组织的专家对其进行多轮审评,专家审评成功后方能获得谈判资格。
复星凯特阿基伦赛注射液于今年6月23日刚刚获批,卡在医保谈判药品申报节点之前。药物真正上市的临床疗效和药物经济学数据还不完善,不足以支撑其最后进入医保谈判阶段。或许与前文提到的诺西那生钠存在媒体报道的同样情况,未能通过药物经济学测算程序,不能走到谈判桌前。
此外,阿基伦赛注射液作为唯一的CAR-T产品进入医保谈判初审名单,没有竞争对手,参加最终的医保谈判可能性也不大。外加阿基伦赛注射液从研发到上市需要上百种研究支撑,造就了高昂的研发成本;据了解,仅仅只做接桥试验的阿基仑赛注射液研发费用就有6.75亿元之高。并且为阿基伦赛为私人订制的细胞疗法,不具备通用性,生产成本也极高。复星凯特在考虑收回成本获取经济效益而言,大幅降价似乎不太可能。
结语
无论结果如何,2021年医保谈判终将在今日画上句号。按照往年经验,或许谈判结果将在本月或12月公布,届时所有的猜测与评估都将揭晓。提前恭喜那些谈判成功的企业,未能进入的也不必过于悲观,把握好“双通道”政策,开拓更多的零售市场未尝不可。
参考文献:
1. 渤健天价SMA药物再上热搜,罕见病用药“难”在哪儿?怎么破?
2. 天风证券报告《天风问答系列:2021年医保谈判在即,哪些公司需要关注?》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