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头号杀手——肺癌
肺癌已经蝉联我国癌症发病率榜首多年了。在这次ACS更新的癌症筛查指南中,肺癌也占据了很大的篇幅。
首先是筛查年龄。
○ 指吸烟指数≥20的人群(吸烟指数计算方式:每天吸烟数(包)x吸烟年份),应该自55-74岁开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肺癌筛查;
○ 而吸烟指数≥30的人群,则应将筛查年龄放宽至50-80岁,在这个年龄阶段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肺癌筛查。
结直肠癌——一半是吃出来的癌症
中国是全球消化道癌症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胃癌、肝癌、胆管癌、结直肠癌等癌症的发病率都居高不下。尤其是结直肠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但其实是通过癌症筛查最容易被消灭在萌芽状态的癌症。
这就要从肠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大多数结直肠癌都是经过5~10年的肠息肉发展形成的,只要在肠癌的高发年龄段,保持每5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测,提前切掉可疑的息肉,就可以有效预防结直肠癌。
在本次更新的癌症筛查指南中,结直肠癌也是重点更新的内容之一:
首先说说非高危人群(高危人群的界定会在后文描述)的筛查建议。
○ 从45岁开始,我们就应该有意识的进行结直肠癌的定期筛查;
○ 从76岁开始,我们则需要根据身体状况及预期寿命来决定,是否需要继续接受结直肠癌筛查;
○ 大于85岁,则不应再接受结肠癌的筛查。
○ 家族中有多位亲人存在结直肠癌史或某些类型的息肉病史;
○ 曾罹患过结直肠癌或某些类型的息肉病史的患者本人;
○ 炎症性肠病个人病史者;
○ 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家族史,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症或林奇综合征;
○ 腹部或骨盆区域放疗史。
“粉红杀手”乳腺癌——中国女性最难逃的癌症梦魇
提起乳腺癌,可能是最为让女性们咬牙切齿的一项癌症类型。乳腺癌不仅位列中国女性癌症发病、死亡率的榜首,还在2020年在全球首次逆袭肺癌,成为了全球最高危癌症——作为一类基本出现在女性身上的癌症,它的发病率可想而知。
对于乳腺癌的筛查是我们的女性人群最需要重要的一个事项。
同样要从筛查年龄说起。对于正常人群而言,乳腺癌需要自21岁开始就要多加注意。在21-45岁阶段,女性朋友要随时注意自检自查,时刻关注自己乳腺的情况;
40-54岁阶段,可以选择每年都进行一次乳房X光检查(俗称钼靶);55岁及以上,可以选择每年进行一次X光检测,也可放宽到2年一次进行X光检测。
○ 存在BRAC1/2基因突变的人群;
○ 一级亲属(直系血亲)中存在BRAC1/2突变,并且自身未进行基因检测的人群;
○ 30岁以前接受过胸部放疗的人群;
○ 患有李-佛美尼综合征、考登综合征等特殊情况,或一级亲属有上述情况的人群
胃癌:每2年1次胃镜检查
40岁以上,胃癌高发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各种各样“老胃病“、有胃癌家族史或长期烟酒史人群,每2年做一次胃镜。其他的上消化道造影、血清蛋白酶源检测等,作为辅助手段,胃镜是最优选。
肝癌:AFP+腹部B超
在中国,超过80%的肝癌患者,都是由于乙肝病毒或者丙肝病毒长期慢性感染导致的。
对于有肝癌家族史、肝炎病毒携带者或者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建议每半年筛查血清AFP水平+腹部B超。正常人,可以每年或定期复查。
食管癌:还是胃镜
40岁以上、食管癌家族史、长期烟酒、长期烫食、长期腌制食物等人群,每年1次胃镜。
宫颈癌筛查:HPV+宫颈细胞学
我国超过90%的宫颈癌都是由于HPV病毒持续感染导致的,而HPV感染通常从有性生活开始就是高风险了。
因此宫颈癌筛查,从有性生活开始一直到65岁,每年3年一次HPV-DNA+宫颈细胞学。如果有阳性发现,缩短筛查的间隔(比如每半年一次、每1年一次等)。
鼻咽癌:高危人群,EB病毒相关筛查
鼻咽癌是中国特色的肿瘤,全世界超过一半的鼻咽癌病人均在中国,尤其是广东、广西等华南地区。
鼻咽癌中95%的病人与EB病毒长期慢性感染有关,因此鼻咽癌的筛查,推荐EB病毒DNA以及鼻咽镜检查。此外,2015年底,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专家们专门开发了一款利用外周血、唾液等标本,对高发地区、高危人群的鼻咽癌预警芯片,目前已经投入临床使用。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