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肺癌治疗规范化、个性化、精准化日益受到重视。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迅猛发展,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已经进入了“精准医学”时代。尤其是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去指导治疗,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浪费和药物不良反应,精准治疗,提升治疗效果。
目前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尤其是对于晚期腺癌或含腺癌成分的其他类型肺癌,在诊断的同时进行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筛选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如EGFR突变阳性患者一线治疗应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疗效更好,且避免过多使用化疗药物。
今年的NCCN NSCLC 临床实践指南(2020.V2)明确晚期/远处转移的NSCLC患者需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淋巴瘤激酶(ALK)、活性氧以及 PD-L1 这四个基因靶点检测,均为1类证据推荐。
在我国有超50%的NSCLC患者存在EGFR突变,远超欧美患者。因此在近几年,我国的EGFR检测率迅速提升。临床常用的 EGFR 检测的样本来源于组织活检、细胞学样本、血液标本。组织活检是金标准,细胞学标本其次,对于组织和胸水都取不到的患者,血液样本获取便利,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除了取材便利,液体活检也有自己的优势:可以克服肿瘤异质性,便于动态监测,从而预测转移复发风险,研究耐药机制等。
NCCN 指南对同一基因的检测推荐由单次发展为多次,例如在针对EGFR TKI一线治疗进展的患者进行的二次 T790M 检测。而对驱动基因的血浆动态监测可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BENEFIT 研究数据显示[9],在疾病临床进展前,血浆检测即可出现获得性T790M突变, 中位时间为7.6 月,从血浆检测T790M阳性至疾病进展的中位时间为2.0月。另外,在第 8 周 ,EGFR 突 变 清 除 者(88%)具 有 更 长 的 PFS(11 月 vs. 2.1 月 , HR=7.28, P<0.0001)。由此可见,驱动基因的动态血浆监测可早于影像学进展前发现耐药突变,并且可以帮助对患者的预后做出判断。
除此以外,TKI 治疗中动态血浆监测还有助于明确耐药机制。
目前指南推荐的靶向治疗都是针对单个基因突变,但是即使都是 EGFR 敏感突变的患者, 由于伴发基因突变的不同。TKI 治疗的疗效也有区别。
2012-2014年的一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58例接受 EGFR-TKIs 治疗的EGFR 突变转移性NSCLC 患者,通过第二代测序分析,涵盖49个癌症相关基因,由逻辑回归分析确定药物反应和共存突变之间的关联。可以看出有伴发突变的患者PFS和OS明显缩短。这意味着,即使在一线 EGFR 敏感突变阳性这一有明确靶向用药策略的人群中,基线的突变谱全景依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无进展生存期更短(6.20 个月 vs. 18.77 个月; HR,3.51 ; P <0.001);总生存期较短(22.70 个月 vs. 未达到; HR,4.65 ; P <.001)
因此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通过多基因检测进一步细分治疗方案,有助于预后的改善。在 2019年的Letters上发表的一研究数据表明,83例晚期转移性、难治性肿瘤患者,经 FoundationOne 全基因组分析后,在25个月时,高度匹配个体化联合治疗57.9%存活;另一组只有14.4%。所以多基因的靶向药物联合治疗能显著延长NSCLC 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小 结
1.EGFR 是我国 NSCLC 患者最常见的驱动基因,但 EGFR 检测率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2.NCCN 推荐 EGFR、ALK、ROS1、PD-L1的检测为1类证据推荐。
3.驱动基因动态血浆监测可早于影像学进展前发现耐药突变,预测 TKI 疗效,及时明确耐药机制,调整治疗。
4.靶向药物联合治疗能显著延长 NSCLC 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