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
作为肿瘤患者,当拿到血常规报告单时,我们常常会被上面显示的诸多异常箭头吓到。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是,虽然血常规上的项目超过二十个之多,提示高出或低于正常范围的箭头也不少,但大多轻微的“异常”并没有具体的指示意义,而对于我们绝大多数肿瘤患者而言,如果只是想要简单了解一下自己的情况,也只需要重点关注项目中的这4项就够了: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血小板。
01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白细胞
外周血白细胞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三大类。白细胞计数,是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总数目,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值:(4.0~10.0)×109/L; WBC生理性↑↑:妊娠期(特别是妊娠20周后),新生儿及激烈运动过后,冷热水浴后、紫外线照射、妇女月经期和排卵期、情绪激动。 WBC病理性↑↑: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大出血、中毒等。 WBC↓↓:①病毒感染;②放化疗的影响;③再生障碍性贫血;④长期接触放射线;⑤免疫系统衰弱;⑥药物引起(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⑦白血病;⑧脾功能亢进。 中性粒细胞↓↓:①病毒感染、伤寒、副作寒病;②某些药物的副作用(抗肿瘤药、苯二氮革类镇静药、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抗癫痫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精神病药、部分非甾体抗炎药等);③放疗;④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等);⑤脾功能亢进;⑥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02 血红蛋白
红细胞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其作为呼吸载体,能在携带和释放氧气至全身各个组织同时,运输二氧化碳,协同调节维持酸碱平衡和免疫黏附作用。红细胞计数是诊断贫血的主要指标之一。
一般而言:血红蛋白高于90的,没啥大事;低于60的,除非特殊情况不适合输血,一般都会采取输血的方式进行纠正;60-90之间的,则会酌情安排,例如合并心脏病等基础病的,也可以输点血,但就一般人群,我们都普遍会采用补充铁剂、维生素B或者中药之类的进行调理。
当然,也许还会有人问,血红蛋白低了是贫血,那么血红蛋白高了又是啥病,该怎么办?不得不说这个问题是个好问题,但事实却是,这样的患者,尤其是肿瘤患者,临床上极其少见。不过,如果化验显示,自己的血红蛋白出现了异常明显升高的情况,那么我们就要提高警惕,完善相关检查,排除自己是否罹患上了一种罕见的血液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参考值: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红细胞(RBC)↑↑:①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肺气肿等;②另外还有某些肿瘤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③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骨髓释放红细胞速度加快等;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
红细胞(RBC)↓↓:红细胞减少既提示贫血或大量失血。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④继发性贫血如各种炎症、结缔组织病、内分泌病等。
血红蛋白(HB)计数
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参考值: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Hb生理性↑↑:①大量失水,常见于大量出汗;②长时间不喝水;③高原居民;④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后等;
Hb病理性↑↑:①连续呕吐,②反复腹泻,③大面积烧伤或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尿崩症等,④也可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也见于某些肿瘤,肾脏疾病等。
Hb生理性↓↓:降低主要是反应贫血的情况,根据数值判断贫血的程度。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Hb病理性↓↓: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海洋性贫血,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生物性和化学性等因素也可致溶血性贫血。
03 血小板
血小板
上面我们了解了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现在我们就再来详细的说说啥是血小板。
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经历磕磕碰碰,皮肤划伤流血也是较为常见,但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早已被我们“见怪不怪”的现象:作为液体的血液竟然可以自行止流止血!
没错,发挥这一功能的就是血小板了。
其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一样,也是分等级的,在正常范围内还好,而如果太高了则容易让我们的血管里出现血栓,太低了那就更要命了,试想如果血止不住的往外流最终又会导致怎样的一种结果?别说是外伤了,如果出现了脑溢血、消化道出血等,那可是会出人命的!
一般来说,血小板正常值的下界是100,如果低于100却高于50,基本上还可以勉强接受,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就可以了。但如果低于50,尤其是低于20以下时,那我们就不得不采取必要的输注血小板等治疗措施了,否则一旦“大出血”,就真的可能会危及生命了!
而血小板正常值的上界是300,一般400-500以内的,还是安全的;当高于500时,就要警惕血栓了,尤其是要警惕脑血栓和心血管血栓形成可能。
我们都知道肿瘤病人由于综合因素,本身就容易受到“高凝”状态的青睐,如果再合并血小板升高,不得不说其危险系数将会成倍增加。
因此,当发现血小板较正常值明显升高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注意排查可能存在的原因,例如是不是全身脱水了?脾切除了?又或者是用了激素等等……,如果实在找不出原因,我们则可以酌情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血栓。
不过,我们更加应该要谨记的是,有消化道溃疡、出血病史的病人,服用阿司匹林时要格外当心,小心诱发出血可能。
血小板系统:反应凝血状态
血小板主要作用有:①对毛细血管的营养和支持作用;②通过黏附、聚集与释放反应,在伤口处形成白色血栓而止血;③产生多种血小板因子,参与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而进一步止血;④释放血小板收缩蛋白使纤维蛋白网发生退缩,促进血液凝固。血小板在一日内的不同时间可相差6%~10%。
血小板计数
参考值:(100~300)×109/L。
血小板(PLT)↑↑:①脾摘除术后、急性大出血、溶血等;②可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③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④骨折后可见一过性增多;
血小板(PLT)↓↓:①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②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③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