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癌症是个恶魔,威胁生命,还要让人经历非人之痛。其中一种痛——骨痛,大多来源于肿瘤骨转移,被患者和家属描述为“爆发痛”、“惨烈的痛”、“难以入睡的痛”、“让人心疼的痛”。这还没完,肿瘤骨转移还容易发生骨折、脊髓压迫等骨相关事件,让人行动不便。
据统计,骨转移的发病率占全身转移癌的15~20%,仅次于肺和肝转移。也就是说,每5个发生转移的肿瘤患者中就有1个是骨转移。
所有肿瘤病人都要“提防”骨转移
癌细胞转移总是倾向于骨骼。在肿瘤研究中,有一种学说叫做“种子与土壤”[1],形象的描述了肿瘤与骨微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也表明,骨骼中的微环境与其他组织相比,更适合肿瘤细胞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美国每年死于癌症的人中,超过一半都被发现存在骨骼受累的现象。
恶性肿瘤骨转移发生率如下:
因此,所有的肿瘤病人都应警惕骨转移的发生,尤其是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甲状腺癌患者。
警惕骨转移信号,做到有效提防
骨转移早期的症状主要是疼痛,而且通常比较轻微。许多人可能认为身体酸痛是正常现象,甚至有人误认为是劳损或骨质疏松,试图通过休息和补钙来缓解。
其实,骨转移的疼痛有特点:没有诱因,持续时间长,尤其是夜间入睡期间疼痛更为严重。最容易发生骨转移的部位是脊柱,尤其是胸椎,其次为骨盆、四肢骨、肋骨等。因此,背部、腰部、髋关节、屁股等部位出现上述骨痛需格外警惕骨转移的发生。
肿瘤患者治疗后应每年做一次骨扫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骨转移被遏制,或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一步
最新的一项关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患者的骨微环境的研究显示[3]:骨微环境就像是癌细胞的“发电站”,能增强癌细胞进一步转移到别的器官的能力。
如何看待这个结果?
“悲观者称半杯水为半空,而乐观者称半杯水为半满。” 或许,你看到的是一旦发生了骨转移,便会很容易转移到其他部位,一发不可收拾;但你也可以换个角度想:遏制住骨转移,便很大程度上遏制住肿瘤向更多部位扩散。
其实,出现骨转移并不意味无药可救。目前,肿瘤治疗药物在不断问世,许多恶性肿瘤在正确治疗下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即便出现了骨转移,通过抑制原发灶发展以及骨转移部位的局部治疗也能将病情控制,延长患者生存期。
《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0版(以下简称《共识》)中指出,单纯骨转移的患者,在尚未累及重要生命器官时,治疗后可能会有较长的生存期。其中的关键在于诊断及时、态度积极、处理适度。
骨转移到底应该如何治疗?
《共识》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主要治疗目的为以下四项:
-
预防和治疗骨相关事件;
-
减轻疼痛;
-
保留和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
具体的治疗流程总结为下图:
可以看出,除了针对原发部位肿瘤的基础治疗以外,骨转移特别强调止痛治疗、双膦酸盐(骨改良药物)和放射治疗。具体实施方案,请信赖专业医生的指导意见。
由于双膦酸盐,如唑来膦酸、阿仑膦酸盐等在患者服药过程中存在的严重肾脏、消化道副作用、低钙血症等风险,在使用前需评估患者情况,纠正低血钙及补充维生素D等。
另外,2020年6月在国内上市的新药地舒单抗,是一种骨调节药物,能够抑制骨破坏进程,是一旦发现骨转移,应立马使用。
双膦酸盐与地舒单抗同为骨吸收抑制剂,适应症不尽相同,不建议联合使用。
再次强调
骨转移不是治疗终点,正确预防和治疗可挽救肿瘤患者于水火之中!
本文已获得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