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与爱共舞订阅号
本文作者:Vv
关键词:
血常规、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肿瘤相关性贫血、药物引起白细胞变化、骨髓抑制、放化疗、血小板减少症、恶性肿瘤、免疫治疗贫血
“血液化验”在肿瘤患者的诊断、治疗中尤为重要,血液在循环系统中不断的流动,与全身各个系统的组织器官均有密切的联系,不断的与各种组织进行着物质交换,肿瘤可以侵犯各个组织和血液系统,引起血项变化,所以血液指标是患者组织器官及造血系统的“晴雨表”,血液化验伴随着患者的整个病程。
关于血项相关科普,Vv除了与大家“活学”——如何看懂血项化验单,重点是要带大家“活用”——如何巧妙的应用一些特定的血清标记物了解患者病情,提前协助预测抗肿瘤疗效,及时发现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所以此次科普主要分两部分:
(一) 认识血液——血细胞的基本组成、影响血细胞变化的相关因素
(二) 应用血液化验——针对肿瘤患者,哪些血清标记物可以提前预测预后、抗肿瘤疗效、副作用反映。
今天先为大家讲解第一部分——认识血液。
在以往的学习中,估计患友们对“血常规”并不陌生了,血常规检测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它能发现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其结果有利于发现全身性疾病和药物毒性的早期迹象,有助于病情的诊疗判断。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血细胞的组成
血细胞又称“血球”是存在于血液中的细胞,能随着血液流动遍布全身,主要包含: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个部分。
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送氧和二氧化碳,调节酸碱平衡
相关延伸:
肿瘤相关性贫血(CRA)
贫血是部分肿瘤患者的早期表现,呈轻度或中度贫血,主要症状是慢性持续的疲乏感,与活动量无关,很难在静息状态后缓解,肿瘤相关贫血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会加剧肿瘤细胞乏氧,诱导蛋白质组织学和基因组改变,从而可能对放射抗拒有明显影响,乏氧还会导致肿瘤细胞对化疗等药物耐药,促进肿瘤恶性进展。
治疗策略:
目前认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输血均为治疗肿瘤患者的主要手段,EPO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的血红蛋白含量(Hb)初始值为小于等于100g/L;治疗主要目标是减少输血,当Hb低于80g/L时,不建议肿瘤患者进行化疗,在肿瘤相关贫血的Hb水平下降至70g/L之前,原则上不应考虑数学治疗,不主张输血作为肿瘤患者纠正贫血的主要治疗手段。当Hb小于60g/L之、临床需急需纠正缺氧状态、或发生大出血时需考虑输血;
对于明确有缺铁者,给予补充铁剂,但由于恶性肿瘤贫血中有相当部分是铁利用障碍所致,此类贫血不能以输血或补铁方式治疗,可以注射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
免疫治疗引起的贫血建议完善检查以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贫血,确定为免疫性贫血,建议永久停用ICIs,并给予泼尼松1mg/kg/d-2mg/kg/d治疗,如无效或者恶化给予免疫抑制剂如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免疫球蛋白、麦考酚酯等,也可根据指南输红细胞纠正贫血补充叶酸。
白细胞——主要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具有吞噬和免疫作用
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如果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白细胞也可随人体正常生理变化,在静息状态下,白细胞数值较低,活动和进食饮酒后较高,尤其是在剧烈活动后,可于短时间内使白细胞高达35*10^9/L。所以我们在平时检测中,医生叮嘱空腹晨血。同时,白细胞也会受到长期吸烟影响,吸烟者的白细胞计数可高于非吸烟者30%。
相关延伸:
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
血液复查时间节点很重要:化疗结束后第5~6天白细胞开始下降,如果此时白细胞在2.0*109/L左右,则需要立即处理,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下降至三度或者四度骨髓毒性。化疗后17~18天,白细胞高于2.0*109/L,无发烧症状暂不需要处理,此时白细胞处于上升阶段,可以自行恢复。
哪些药物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
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防止过度失血
血小板可以形成血栓堵在伤口上并释放促凝因子,促进血液凝固。同时还能够维护毛细血管壁,营养和支持毛细血管。
相关延伸:
肿瘤相关血小板减少症
肿瘤患者在接受抗肿瘤治疗后复查血项非常重要,医生通常会推荐放化疗的患者3天复查一次血常规,有些患者因为忽视这个忠告,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大多数抗肿瘤治疗通过药物、放射线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部分正常细胞如:骨髓造血细胞、胃肠道细胞等,引起骨髓抑制、此时会引起感染、出血、疲乏、头昏等等一系列副反应;同时,肿瘤患者的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也往往会被忽视,肿瘤进展引起的基础疾病恶化和新发病变,都是抗癌过程引发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及时复查血项对癌症患者的全程管理极为重要。下一期Vv将带大家一起巧妙应用癌症患者血检中重要的血液标志物,预测癌症患者预后及抗肿瘤疗效。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