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去医院看病,都有这种体会“排队俩小时,看病三分钟”。在目前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如何让医生“快速+准确”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对医生和患者都是巨大的挑战。
也就是说,如何充分利用这三分钟时间,对很多肿瘤患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需要患者及家属跟医生有良好的沟通。在现代医疗中,医患沟通是跟治疗同样重要的一个方面,忽视医患沟通将给临床医疗带来负面影响,也常常会引发医患纠纷。
所以,在目前无法改变医疗大环境的情况下,肿瘤患者或家属更应该“多快好省”的跟医生积极沟通,准确传递信息,提高医患沟通效率。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生和患者是一架天平的两端,要想保持平衡,需要两方共同的努力。
那么肺癌患者应该如何跟医生科学沟通?今天,小编来总结一些技巧,希望能够给一些迷茫的肺癌患者带来一些帮助。
我们常常会发现由于临床医师往往忙于医疗工作,常常会忽视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感情需求,不能耐心地接待患者和家属,不和患者协商检查治疗方案,并告之治疗的目的、意义和可能的医疗风险等。而患者也是被动接受治疗,一旦发生风险、并发症,即使是目前医学所不可避免的合理并发症,患方也常常不能理解而与院方无休止地争论,甚至拒付医药费。
这类问题的出现就在于双方忽视了沟通的重要性,恰当的沟通,对患者有正面效应,而不适当的沟通或不沟通,常会导致医疗纠纷。肺癌患者常常因为自己所患疾病比较严重,会对医院恐惧,而害怕听到相关的医疗信息,或者病人本人不知情,而只能通过家属与医生进行沟通,这常常会带来一些信息差,患者或者家属可能对于自身的治疗方案一脸茫然,或医生则是因为再沟通方面不够全面导致患者及其家属没有掌握很好的治疗信息,这些种种都会引发一系列的医患沟通问题,因为对于肺癌患者应该重视与医生的每一次沟通。
在于医生进行沟通时,一定要抓住要点进行询问。临床上,肺癌患者常常问的问题就是“病人还可以活多久”,虽然患者及家属都很重视和关注这个问题,但其实这个问题是最不值得问的,由于肿瘤的异质性以及其他原因,导致每个肿瘤病人即使得了同一病理类型的癌症都会有不同的预后,另外治疗的对象是不同的个体,同样的治疗、同样的药物,反应不同,效果不同,并发症、过敏反应、医疗意外是随时可能发生的,有些是当前医学无能为力的。因为医生也无法给出准确的评估,所以与医生沟通时,我们需要了解的是“病人当下的治疗方案是什么?”,“治疗期间有无需要注意的事项”“整个治疗的时间和流程”。这些问题远远比能够活多久更加实际一些。说的难听一点,排了两小时的队,问了一个无用的问题,也是对医疗资源巨大的浪费。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我亲人不抽烟不喝酒,也没有不良习惯,为什么就得了癌症了”。这本身就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学术界研究了这么多年也无法准确预测一个人为什么得癌症。其实,很多时候,一个人得癌症可能是先天的,也可能是后天的,也有可能就是运气不好,这种无解的答案千万不要用在这“宝贵的三分钟”里。
在就医过程中,患者和医务人员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社会空间中,双方的人际互动频次高,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正常的人际交往。患者正当有益的交际语言,会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情绪产生良性影响融治医患关系。
当然,我们在充分认识患者语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患者语言也象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如果处置不当,也会产生不利于疾病治疗、不利于融洽医患关系的消极作用。患者的不真实的答询语言,无疑会给医务人员正确诊断疾病带来困难;不恰当的交际语言可能会使医患关系紧张,这些无疑是值得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加以注意的。医务人员应努力不受患者语言中消极成分的影响,正确对待少数患者的不文明、不道德的语言,始终怀着治病救人的初衷,尽心尽职地为患者服务。
在医学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很多疾病是医学界无法预测和治愈的,这也是今天医学技术仍然面临的无奈。但是有时候病人不明白,他们会经常对医生说:“疾病总能被治疗的啊。”医生应该向病人解释,即使医学进步了,仍然有一些疾病我们不知道,无法克服。这是否意味着医生对他们无能为力?不,医生至少可以从所有的坏答案中找到一个相对好的答案。也有病人指责医生说:“你们不是白衣天使吗?你怎么能照顾病人的生命呢?”我们应该让病人放心:“医生和病人是平等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共同努力,找到度过难关的办法。”
如果是一个新患者,第一次跟医生见面,直接摔给医生一大叠检测结果,各种血液检查+影像资料+用药单据+出住院小结,都堆在一起,这个医生大概率没有太多耐心看完的,这需要太大的经历了。所以,建议患者在看诊新医生的时候,最后按照治疗时间顺序,将资料分开整理好,让医生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患者的治疗历史和当前情况,有助于医生快速精准的进行诊断,提高沟通效率。
以上是一些医患沟通的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让更多肺癌患者少走弯路。
“以上信息仅供您参考。如有任何问题,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