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到底是什么啊?
都说多吃粗粮,可是哪些是粗粮都有哪些啊?
……
你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疑问?接下来这篇攻略,就告诉你如何吃“饭”。
碳水化合物是什么?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C)、氢(H)、氧(O)三种元素构成的有机物,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其中葡萄糖是最基本的单位之一。
如果把我们的人体比喻成一辆汽车,那碳水化合物就是汽油,是汽车奔跑的动力。
食物中的淀粉被我们的人体消化后,以葡萄糖的形式吸收,进入血液,给我们的日常活动提供能量。
水果中含有的果糖、牛奶中含有的乳糖,也都属于碳水化合物。
同时,促进消化、帮助排泄的膳食纤维,也是碳水化合物家族的一员。
如果我们一次性吃了很多的碳水化合物,那我们的身体可能会把这些多余的糖分转换成脂肪,储存在我们的体内。
淀粉?蔬菜?傻傻分不清楚?
像我们常吃的土豆、红薯、山药等,经常会被误认为是蔬菜,但实际上这些薯类家族的成员,都是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成分,是广义上的“粗粮”。
还有一些食物,他们糖份含量也很高,但是经常“混迹”在其他类别的食物里,比如藕片、粉条、香蕉、牛奶等,里面都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
杂豆类的食物比如大豆、绿豆、红豆、蚕豆等,也是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恶性肿瘤患者膳食指导》建议患者“每日适量食用大豆及豆制品,推荐每日摄入约50g等量大豆”(豆制品要进行换算)。[1]
同时,大豆、黑豆等豆类,也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喜欢杂豆类食物的患者,可以试试用杂粮粥代替大米粥,用杂粮饭代替白米饭。
粗粮都有哪些?
相比于面条、馒头、白米饭这种精致面食,粗粮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粗”。
不仅是因为它们大多含有比较多的膳食纤维,还因为它们仅仅被粗加工,加工程序较少。
适量的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我们血糖稳定,帮助我们消化、排便。
红薯、山药、土豆、玉米等本身就需要很少的加工,而糙米、粗燕麦、小米这些没有经过太多的加工,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有的营养价值。
如何营养吃“饭“?
成年人大约每天摄入200g~400g的谷物类较为合适,在胃肠道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注意粗细搭配,尽量做到种类丰富,平均每周5种以上较为理想。
尽量保证每一餐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总量基本一致,从而维持血糖水平、代谢水平的稳定。
比如,某患者早饭没有吃,中午的时候一口气喝了两碗杂粮粥,到了晚饭的时候仍旧饱腹感较强,于是晚饭就只吃了半根玉米;但是到了晚上睡前感觉饿,用牛奶冲泡了一碗燕麦喝。
虽然这位患者选择了更为健康的碳水化合物,但是份量安排非常不合理。那这位患者应该怎么安排这一天的饮食呢?
可以参考下面这个例子:
早餐:一碗燕麦+一杯牛奶+两颗水煮鸡蛋
加餐:一颗中等大小的苹果
午餐:一碗杂粮饭+一份肉类食物+一份蔬菜
加餐:一把坚果
晚餐:一根较大的玉米+一杯牛奶+一份肉类食物+一份蔬菜
当然,如果是食欲不振,或有呕吐、腹泻症状的患者,需要针对自身情况制定更为特殊的饮食,着重预防营养不良。
总结一下
谷类、薯类、杂豆类都属于碳水化合物类食物,每天谷物以200g~400g为宜,平均每天摄入50g豆类或其同等量的豆类制品。
合理分配每餐碳水化合物含量,注意粗细搭配,种类多样。
这份简单的吃“饭“攻略,各位患者朋友快快用起来吧!
参考资料:1. WS/T 559-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恶性肿瘤患者膳食指导[S].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