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当怀疑一个息肉发生恶变时,除非考虑外科手术,否则不要进行活检。
息肉型病变是内镜检查中最常见的病变之一,对怀疑发生肿瘤性病变的息肉是否该进行活检?病理医生根据活检标本真的能帮助我们精准定义病变吗?消化病理医生Miangela Lacle从病理角度分享了在组织学诊断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因为活检病理只能判断活检局部的情况,因此即使活检标本提示低级别不典型增生也不能排除病变已经发生浸润。约20%-25%经活检诊断为瘤变的息肉,在外科手术后发现是已经发生浸润的恶性肿瘤了。
活检造成的组织挤压、上皮细胞异位、纤维组织反应、腺体结构破坏等在病理表现上与肿瘤浸润相似,因此可能影响对病变是否发生浸润的判断。
如果内镜医生预判息肉已经发生癌变,活检带来的反应性改变就可能被误判为肿瘤性变化而进行评估。
分片切除病变会导致发生瘤变的腺体脱离本来的黏膜组织,影响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此外,这些组织碎片容易发生凝结,并因此可能影响对组织学危险因子的评估。Miangela Lacle指出,如果考虑一个息肉已经发生了癌变,那么最好是整块切除。
Miangela Lacle从肿瘤出芽(budding)和浸润两方面解释了病理上的这种不确定性。
这是一张关于浸润性肿瘤的切片,但同时可以看到在这张图片里面有大量急性炎症反应细胞,这就使对肿瘤出芽数量的计算更加困难。在急性炎症反应区域的这些肿瘤出芽可能会被高估。
内镜下切除手术时,对黏膜下层的破坏会引起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不准确。因此,日本学者Yamamoto建议根据肿瘤对黏膜下层浸润深度的具体数值分成sm1、sm2、sm3。
但Miangela Lacle指出,在实际病例中,如图所示,这个病变的浸润深度超过了1mm,似乎应该被定义成sm3,但是实际上该病变仅浸润到了黏膜下层上2/3的位置,应该属于sm2类的病变。Miangela Lacle认为单纯以黏膜下浸润的深度数值来判断病变的危险性并不精确。
总结
1、当怀疑一个息肉发生恶变时,除非考虑外科手术,否则不要进行活检。
2、当对怀疑恶变的息肉进行内镜下切除时,尽量整块切除。
3、熟悉病理医生在评估组织学危险因子方面的不确定性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进行临床决策。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