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再来复习一下几个少见突变的新靶向药,RET融合突变新药BLU-667有效率58%、控制率96%;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INC280有效率67.9%;KRAS突变,AMG510有效率50%。
2、艾日布林,是一种新型化疗药,结构复杂,合成困难,目前国内还没有企业能生产,国外进口的艾日布林近日向我国药监局提交了上市申请,预计不久之后就会在国内上市。该药物用于乳腺癌、软组织肉瘤,有不错的疗效。
3、新生抗原领域排头兵,NEON公司,发布了初步的二期临床试验数据,入组82名其他治疗失败的实体瘤患者,接受靶向新生抗原的个性化肿瘤疫苗+ PD1抗体治疗,恶性黑色素、肺癌、膀胱癌,均有不错的疗效。
4、美国排名第一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教授,开展了一项有趣的研究,动态监测了针对EGFR单抗(爱必妥)耐药的癌细胞,在爱必妥停药后(换贝伐了)指数级衰减的规律,半衰期大约是4.4个月。这个研究意义重大。对于RAS/BRAF野生型的左半肠癌患者,首选治疗是爱必妥+化疗,药物耐药后,经过1-2个半衰期的洗脱,也就是间隔5-9个月的洗脱后,再次使用爱必妥,很可能会再次有效……之前意大利的学者前瞻性研究就发现,相似思路,第二次使用爱必妥+伊立替康,在二次使用前先检测外周血中是否还含有耐药突变(RAS突变、EGFR胞外段突变),那些外周血中耐药突变已经基本清零(不代表真的已经没有,只是目前的外周血基因检测技术检测不到了,代表含量很低了)的病人,二次使用爱必妥,有效率可达30-40%,接近第一次使用的有效率。
5、PD1抗体(主要是O药)联合伊匹木单抗(Y药),有两种主流的用法: O3Y1(O药3mg/kg+Y药1mg/kg)和O1Y3(O药1mg/kg+Y药3mg/kg),反正就是2种药一定比例配合,一种是3:1,一种是1:3……在恶性黑色素瘤中多次证实,O3Y1和O1Y3疗效类似,前者副作用更小;近期,一项晚期膀胱癌的二期临床试验显示,O3Y1有效率25%左右,而O1Y3有效率35%左右,但是O1Y3副作用的确略大一些……总的来说,Y药对于提高抗癌深度、延长疗效维持时间而言,意义重大,但是如何减毒,是目前难点。
6、国内顶尖肿瘤中心,通过规范的多学科诊治,已经可以将各类各分期的肠癌平均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70%以上,这个数字基本是代表了国内顶尖三甲医院的水准,同时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而且,本人也赞同蔡教授的说法,能实现这个数字的关键并不是什么特效药、特殊疗法、特别的仪器设备或者某个特定教授手术水平多高……重点就是两点,一个是规范性,严格按照目前国内外专家集体智慧凝结而来的治疗指南办事,不胡来。举一个例子,局部晚期直肠癌,首选同步放化疗,等病灶缩小,淋巴结退缩后再开刀,甚至30%左右的病友同步放化疗后肿瘤完全消退,可以暂时不开刀。这一条,由于病友不理解、基层医生不坚持,在众多医院无法执行,让局部晚期直肠癌的生存率大打折扣。第二点,就是多学科讨论。疑难病例,每一个都需要外科、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集体讨论,就事论事,决定最佳方案,而不是首先去了哪个科室,就先安排那个科室的治疗,把病人都留在自己手里,“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样损害的是病人的利益,久而久之,医院和科室的口碑也会江河日下。
7、协和校友、美国马里兰州的郑盼教授和她的爱人刘阳教授,联手改良了CTLA-4抗体,也就是伊匹木单抗,新的抗体副作用大减,疗效有望增加,目前该新型CTLA-4抗体已经被辉瑞公司近20亿人民币买下,预计明年开始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力教授处开始做临床试验……近期众多研究提示,PD1+CTLA-4抗体双免疫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有效率,还可以延长疗效维持时间,扩大肿瘤缩小的幅度,从而显著提高治愈率。目前最大的难题就是毒性太大,如果这款新型CTLA-4抗体真的能大幅度减轻副作用,双免疫治疗将迎来历史性的突破。
8、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T药+化疗,对比单纯化疗,三期临床试验,723名患者一比一分组,T药的加入明显延长总生存期,从13.9个月延长到了18.6个月,患者死于肺癌的风险下降21%……这是T药继Impower150三期临床试验以后,又一个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成功的三期临床试验;再一次证实,PD-1、PD-L1抗体选择和化疗搭配,是目前主流的有效的搭配方式!
9、K药提交申请,更改用药方案,打算换成400mg,每6周打一次(原来是200mg,3周一次;最早是2mg/kg,3周一次)……免疫治疗,PD1抗体,为啥可以用法如此换来换去,难道不会影响安全性和疗效么?其实大概率不会的,因为它只是一个点燃杀敌大炮的火柴罢了(详见本人5月底的科普)。
10、某抗HER2的双特异性抗体,在国内做I期临床试验,最低剂量治疗了3个病人,2个病人用药后很快就进ICU抢救了……随着国内的抗肿瘤新药越来越具有创新性(以前都是仿制药,国外都上市的,国内仿制一下,当然没啥大风险),I期临床试验回归本来的意义,探索药物的安全性。很多病友觉得一个新药在动物上,在小鼠上很成功,就跃跃欲试要去尝试,甚至自己在家去尝试,太危险!!!真正全新的抗癌药,一期临床试验都是九死一生,在三甲顶尖医院还有机会抢救回来,要是自己在家尝试,大概率就一命呜呼了!这也提醒各位病友,一期临床试验,要谨慎参与。
12、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教授们特别推崇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肝癌,回顾性数据提示,相比于吃靶向药(索拉非尼),中位总生存期可以翻倍——目前前瞻性三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个人估计,有很大概率会成功。局部灌注每次可以调整导管位置,更精准,疗效更强而全身副作用相当更轻。
13、这几年除了靶向药、免疫治疗pd1不断有新闻,不断有新药,其实古老的化疗领域也不断有新药出现,比如乳腺癌领域国产新药U-TD1,比如小细胞肺癌领域下面这个药,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