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盟2019年6月批准奥拉帕尼用于一线化疗后疾病缓解的卵巢癌、腹膜癌的维持治疗,这个适应症美国是去年12月批准的,欧盟晚了半年……国内不知道啥时候……相比于安慰剂,奥拉帕尼维持治疗BRCA突变的病人,可以降低70%的疾病进展风险,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预计可以翻几倍(目前是远超41个月 对比 14.1个月)
2、临床工作中,不少病友咨询假如恰好有特别合适的靶向药(比如EGFR突变的肺癌,有易瑞沙、特罗凯、凯美钠;比如肠癌患者,可以考虑爱必妥、贝伐单抗;比如肾癌患者,可以考虑卡博替尼、索坦、乐伐替尼等),那么手术后能不能不化疗,直接吃靶向药进行巩固治疗……在大多数情况下,我都是反对的。因此,截止到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手术后直接吃靶向药,相比于化疗,可以提高治愈率或者提高总的生存期,大多数情况下只是表面上看推迟了复发,但是一旦复发进展以后由于能用的靶向药已经提前用掉了,后续的治疗选择反而少了,而且过早地使用靶向药,可能提前筛选出耐药的癌细胞,后续更难对付……手术以后有高危复发风险的病人,传统的放化疗依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部分条件合适的病人,我会推荐PD1免疫治疗。
当然,也有部分肿瘤,比如HER2阳性的乳腺癌,用赫赛汀靶向药作为术后巩固(配合)化疗一起;比如BRAF突变的高危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双靶向药联合,作为术后巩固治疗,目前是公认有充分证据的……还有一个常见误区就是非常早期的病人,比如I期的实体瘤,绝大多数患者不需要接受术后巩固治疗,因为即使做了放化疗、靶向治疗,该复发的还是复发,已经治愈的白白承受了副作用和经济负担……抗癌治疗 并不是越多越好 要恰到好处 适可而止。
3、PD-L1抗体联合卡比替尼,对比PD-1单抗单药,治疗BRAF突变野生型的恶性黑色素瘤,三期临床试验失败,并未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最近几年,国内肿瘤药相关的临床试验越来越多,病友们对临床试验的操作流程和本质认识也越来越到位,但是依然有一些误区需要澄清。第一,临床试验肯定不是像大家理解的那样,是纯粹把病人当小白鼠,好像很罪恶一样。2006年,在耶鲁大学医学院等少数几个机构开展PD1的临床试验,当初入组的病人只有几十个,13年过去了,依然有病友无病生存,当初如果不参加临床试验,这些病友早就去世了,哪有至今还健康生活的可能性。因此,正规的临床试验,都是有严格的要求和严密的监管的,不是罪恶的731部队。其次,反过来,不少病友把临床试验看的太重,甚至部分病友放弃标准治疗,首先选择去参加一些自由I期临床试验小规模数据的新药临床试验,这多多少少有点不妥。小规模数据,有很大的偶然性,有效率常常异常的高,但是大多数(是的,你没有看错)小规模数据很惊艳的新药或者新方案到三期临床试验都会失败——临床试验成功是小概率试验,而不是必然事件。即使牛逼如PD1抗体免疫治疗,截止到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失败了几十个重磅的三期临床试验。
PD1抗体已经基本征服了绝大多数实体瘤,截止到目前依然尚未成功的癌症不多了,大约还剩下胰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等几个最难啃的硬骨头。这些实体瘤,估计都需要精选人群或者尝试联合治疗,小游戏。小规模数据(62名患者参与的II期临床试验)提示,K药联合PARP抑制剂尼拉帕尼治疗晚期卵巢癌,疾病控制率为65%,其中包括5%的患者肿瘤完全消失;而且有无BRCA突变,似乎不影响疗效。当然这只是小规模数据,三期临床试验是否能重复,不得而知。
4、PD1联合阿帕替尼,是恒瑞公司重点推的联合方案,在肺癌、肝癌、肉瘤、食管癌、粘膜型恶性黑色素瘤等众多实体瘤中有大大小小的数据,比如骨肉瘤,44例病人有效率22%,控制率85.4%,半年的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44%。
5、局部晚期直肠癌,先接受足量的放化疗,可以让40%左右的病人实现影像学意义上的肿瘤完全消失(也就是拍片子已经找不到肿瘤病灶了)。这类病人,可以选择手术彻底切干净;也可以先不手术,定期复查,其实大多数病人可以长期维持,后续少部分短期内复发的,可以再手术……后面这类治疗策略,现在越来越流行,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
6、讲一个笑话: 班主任老师课上点名,没到的同学请举手,没有同学举手——好了,全班都到齐(没来的学生会举手么\ud83d\ude02);故事的升级版1: 在北上广市中心随机抽取100人调查他们的户籍,发现大部分都是城里人——好了,中国绝大部分都是城里人,城镇化进程取得决定性胜利(大部分庄稼汉会整天在市中心跑来跑去么\ud83d\ude02);故事的升级版2: 某大学有3个学生食堂,A食堂为了调查学生对饭菜的满意度,对来A食堂吃饭的学生随机发放问卷,发现满意度95%——好了,这所学生绝大多数学生都对A食堂的饭菜满意(对A食堂不满意的学生,会跑来A食堂吃饭么,他们为何不去B/C食堂\ud83d\ude02)……这3个案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为了统计出一个靠谱的结论,选取合适的调查人群非常重要,否则很容易闹笑话,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病友,很容易就听信所谓某某病友群里XX名病友的经验,去判断某新药的疗效和副作用,却不愿意相信科学家花了大力气做的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数据,怪哉!
7、PD1抗体O药对比多吉美一线治疗晚期肝癌,三期临床试验,失败,但是生存曲线其实已经分开,只是统计上未达到p<0.05……大量多吉美组疾病进展的病人退组后使用了PD1,导致两组总生存期没有统计学差异。
8、昨天提到肝癌PD1抗体O药一线治疗三期临床失败,很多病友理解略有偏差。今天澄清一下: 这项临床试验是在没有接受过治疗的晚期肝癌病人里,一组接受O药,一组接受多吉美,两组长期随访后,总生存期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仔细分析原因,是由于接受多吉美治疗的这一组,疾病进展后,大多数病人赶紧用上了PD1。如果对比用过PD1的病人,和从来没有用过PD1的病友,前者生存期明显更长……这就好比,现在有一碗山珍海味,中午吃和晚上吃的人,得到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类似,但是吃过和没有吃过的病友,差异自然很明显……此外,目前各大公司力推的方案是PD1联合靶向药,比如K药联合乐伐替尼,比如T药联合贝伐。
9、大多数病友不太明白医生之间说的“黑话”(当然这不是病友的问题,毕竟术业有专攻,让医生听码农的行话,同样一头雾水),今天给大家解释一些最常用的“黑话”……有效率: 肿瘤缩小超过30%的比例;控制率:肿瘤缩小或者略有增大(增大不超过20%)的比例——因此,控制率经常比有效率高的多,而要真正达到医生所谓的有效率是很难的,用药后肿瘤有所缩小,比如缩小了15%,其实已经不容易了,但是依然不算客观有效(缩小30%以上才算!)……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中位总生存时间、中位疗效维持时间,所谓中位数,就是把一组数字从大到小排序,排在正中间那个数;比如,有5个病人用药了,疗效维持时间分别是1个月,5个月,17个月,53个月,1080个月,那么中位数就是17个月(这个中位数就是5个数排序,排在正中间的第三个数)……
理解了这些基本概念,考大家一个“难题”,今年ASCO大会上公布了PD1免疫治疗晚期胃癌的数据,这项临床试验病人随机分成三组,一组接受化疗,一组接受PD1单药,一组接受PD1联合化疗;PD1联合化疗(有效率50%左右),相比于单独化疗(有效率30%左右)以及单独PD1(有效率20%左右),有效率明显更高;但是,PD1联合化疗这一组,起效后疗效维持的中位时间居然比不上单独PD1的病人,而单独PD1这一组起效的病人,疗效维持的中位时间比单独用化疗这一组,长的多,为啥!
10、正大天晴正式启动全球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对比安罗替尼和达卡巴嗪用于晚期腺泡软组织肉瘤、平滑肌肉瘤和滑膜肉瘤。既往的二期临床试验数据提示,安罗替尼治疗这三种肉瘤有巨大优势,比如在腺泡软组织肉瘤中,安罗替尼可以将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从3个月提高到18.3个月,提高6倍……这个三期临床试验,个人预计大概率会成功。这将为软组织肉瘤提供一个国产的切实有效的靶向药。
11、上面这道题吸引了六七千人围观,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好不热闹,我来公布我的答案: 其实,如果理解了医学“黑话”,出现这种情况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假设每组100人接受治疗,化疗单药有效率30%,30个起效的病人,中位维持时间打比方是6个月(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一种极端情况就是30个人每个人维持时间都是6个月);同理,PD1单药有效率20%,20个起效的人维持的中位时间打比方是15个月(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极端情况就是20个人都是15个月)……那么好了,PD1联合化疗有效率50%,起效的50个人,如果有30个人是化疗起效的,另外20个人是PD1起效的,那么30个化疗起效的病人疗效维持时间是6个月,20个PD1起效的病人疗效维持时间是15个月……现在有50个数,30个是6,20个是15,一排序,正中间那个数是6,也就是PD1联合化疗,疗效维持的中位时间是6个月,远不如PD1单药组……当然,以上是极端情况分析,真实数据比这复杂,但是道理一样: 如果单药化疗有效率高于单药PD1,但是疗效维持时间单药PD1比单药化疗长(这种情况,在很多实体瘤中均成立),那么PD1联合化疗,一旦两者生物学意义上的协同作用不明显,就会出现PD1联合化疗有效率明显提高,但是疗效维持的中位时间反而比单药PD1短……这就好比一整队的中国男足(单药化疗)和C罗(单药PD1)配合,一起踢足球,结果反而平均成绩远远比不上C罗一个人的成绩,人数众多的国足却拉了人数稀少的球王的后腿!
12、阿斯利康公司的PD-L1抗体I药联合EP/EC方案,对于单独的EP/EC方案,明显延长晚期小细胞肺癌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之前T药已经取得了类似的成绩,并获得了FDA的批准。I药目前获得的上市适应症是三期不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后I药巩固治疗——截止目前,小细胞肺癌领域,K药、O药、T药都已经批准上市,马上又要加进来I药,因此再有人说免疫治疗不能用于小细胞肺癌,那实在是太落伍了。
13、继续给大家科普医学“黑话”,今天重点介绍生存曲线。要评价一个新药到底疗效如何,有几个最核心的指标: 有效率(以及控制率)、生存期、生存率、副作用。有效率是只100个人用药以后,到底有几个人起效;生存期一般用中位生存期,简单地理解,就是100个人用药以后,平均能活几年;而生存率,一般用1年/3年/5年生存率来表示,代表的是用药1/3/5年后,还有多少比例的病人活着……有效率、生存期、生存率并不一定正相关,也就是有的药可能一开始有效的比例很高,但是由于疗效维持时间不长,生存期和生存率未必长;更重要的是,中位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不一定正相关,有的药(比如PD1)和化疗相比,有时候中位生存期PD1反而不如化疗,但是由于PD1起效的病人疗效维持时间特别长,5年生存率反而比化疗更久……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假设PD1治疗有效率20%,无效的病人1年全去世了而有效的病人全治愈了(只是假设),那么PD1的有效率20%、中位生存期1年,5年生存率20%;而化疗可能有效率60%,无效的病人也是1年去世,有效的病人3年去世(只是假设),那么化疗的有效率60%,中位生存期3年,5年生存率0%……因此,提醒大家注意,判断一个新药/新方案的疗效,有效率、生存期、5年生存率数据,都要看齐,否则容易判断失误。